('“四嫂,让你久等了。”
张玉梅莞尔一笑,“没有,没有,人这么多,我抱着大丫也不方便。”
“东西都买齐了吗?”
这话是对着李卫国说的,随后李卫国看向李有福和蒋翠花,“娘,老六,还要买些啥?”
“差不多了,咱们先回去,剩下的我再跑一趟就行了。”
李卫国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
“老六,四哥这还有钱,你拿着,还差啥就去买。”
李卫国一边说,一边掏剩下的几十元,李有福哪能让他如意,连忙拒绝。
“四哥,剩下的你就别管了,我都安排好了。”
“娘,咱们上车。”
“四嫂,你劝劝四哥。”
张玉梅噗嗤一笑,“卫国,小叔子既然这么说了,他肯定不会收你的钱。”
“我看要不先这样,后面有机会再补偿他。”
“行吧!”
李卫国无奈叹了口气,但也不得不承认,论财力还真比不上李有福。
和来的时候一样,李有福骑三轮车带蒋翠花,李卫国骑自行车带张玉梅,不同的是,回去时三轮车满满当当,可谓满载而归。
接下来几天,李有福又去了一趟县城,将放在五姐那的棉布,棉花带了回来,除了这些,还有蔬菜,苹果,猪肉,鸡蛋。
另外,豆粕,麸皮,李有福也弄回来了两麻袋,主要发酵了给野猪当口粮,也顺便让蒋翠花,张玉梅,熟悉这种喂养方式。
为将来家猪长到250斤以上做准备。
……
时光流逝,一转眼就到了除夕这天。
一大早,李有福就被李卫国叫起来贴春联和窗花,一个负责贴,一个负责看,主要看有没有对齐,上下有没有对称。
对联也是门面,一副对联贴个东倒西歪,还不被村里人笑话一整年,正因为如此,即使没上过学的人,贴对联也会格外认真。
“四哥,左边一点,多了多了,在右边一点。”
“不错不错,看起来很对称。”
李有福一边欣赏和四哥的杰作,一边收起浆糊,浆糊就是这个年代的胶水,用面粉或者淀粉,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而成。
一次没用完也没关系,放在阴暗处,可以保存一个月的时间,再用的时候,只要搅拌几下就可以了。
随后就是贴窗花,贴窗花就没这么多究竟,贴在窗户上起个点缀作用,平添一份春节的喜庆。
有的地方也会把玉米等粮食串成串,然后挂在窗户旁,或者屋檐底下,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亦或是,红红的辣椒挂成串,表示红红火火。
不过近几年没人这么干,因为粮食都不够吃。
就在李有福愣神的工夫,李卫国询问,“老六,今天都除夕了,五妹有没有说啥时候回来?”
“五姐可能要到中午才回来。”
这个李有福还真没胡说,像百货商场,供销社,过年的时候反而更忙碌,顶多就是三十,初一,初二这三天,下班比平时早点。
要是四九城,非但不会让你早下班,还会延长下班的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而且过年延长营业时间这事,还登了报纸。
就在这时,厨房里传来一股诱人的香味。
“好香。”
“娘,在做什么呢,这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