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宝莲灯同人)浮世录作者:安殊
正文第27章
(宝莲灯同人)浮世录作者:安殊
第27章
“许凡领命。”
“娘娘……”玉帝的脸色并未见好转,面色凝重,就算是杨戬斩杀九日,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亦未见如此郑重之色,此时,他方才有昊天上帝的威严风采,而他手中的白玉棋子已在不知不觉间碎成齑粉,“须臾之境,不可破。”
“陛下,”王母宽袖一展,俯身行礼,“三界存亡,皆在陛下一念。”
“娘娘,此事事关重大。”此时此刻的玉帝,或者说昊天上帝,他不再是那个扭曲着白得出奇的脸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吼叫晒死她的暴戾君主,也不再是那个有人杀上天庭就迫不及待搬援兵甚至是躲到玉案底下的无胆帝王,而是一念乾坤动的三界至尊。
“陛下,须臾幻境,纵得永生,不过镜花水月。陛下已为他们延得两千一百五十年性命(注1),已是仁至义尽。”王母依旧跪伏在天梯,看似柔顺,却是寸步不让,此时的她不是那个曾经对玉帝唯唯诺诺的皇后,不是那个擅长弄权却又小家子气的玉帝之妻,她是瑶池金母,与三界至尊比肩的妻子,即使是伏低做小,亦不显得奴媚。
“容我再三思……”
“陛下,”王母却是不顾礼数打断了玉帝的话,“战场一日千变,杨戬既然送来如此暗示,必是和须臾之境中的人达成一致了。请陛下速做决断。”
玉帝长叹一声,也不见有何动作,一道轻柔的力道将王母托起:“我总不如你,阿婉(注2)。”
王母低头一笑,竟然有几分小女儿的娇态,与那华妆艳彩的面容交映出几分成**子的妩媚:“陛下心系三界苍生,不忍见封神一众枉死,而阿婉只是个小女子,能见的只有眼前之事——陛下不如阿婉,唯有一点,阿婉早已不知心软为何物罢了。”
玉帝起身,上前握住王母的手,一时相对无言,却又似千言万语已经诉尽再无可诉。
遥思当年,纣王留诗,女娲震怒,封神之战缓缓地拉开了帷幕。那一场战役,交锋的是修道者,三教尤其是阐、截二教相争,最终参与封神之战的众多弟子乃至仙人,俱丧生在此役。
封神仪式结束后,截教几乎不见踪迹,阐教也是元气大伤,唯有少数人进阶天庭,大多数据说封了地仙的都不见踪迹。然而,三界至高的两位三缄其口,就连哪吒也似乎讳莫如深,李靖等道行较低的竟然不约而同地并未觉得不妥。
唯有玉帝王母深知封神那一夜的惊魂。
除却肉身成圣的杨戬,莲花化身的哪吒,懒怠参与封神的子辛等以及并未阵亡的诸人,魂魄封神的众多魂魄皆聚集在封神台,听姜尚宣讲封神。
就在最后一个名字话音落下之时,天地震动,惊动了原本静观其变的玉帝王母。这些仙魂,俱不在生死簿,还算生魂,生魂的滋补对邪魔歪道的吸引不可谓不大,考虑到此,封神台选择在了一座上古大阵的阵眼,又有太上老君坐镇主持,本不应出现如此动静。
震动愈发强烈,眼见大阵几乎支撑不住,太上老君急急抛出了八卦炉,想以阳火镇住那蠢蠢欲动几乎撼动阵法根基的阴邪之气。玉帝王母亦被惊动,他们见此情景,下意识地召唤出了须臾幻境,将封神台所有魂魄生人全部装进了须臾之境,暂时保住了他们,他们阳气已然不足,贸然出了须臾之境只会渐渐衰减阳气乃至于魂飞魄散。
只可惜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虽阳火旺盛,也没能阻挡住那股阴邪之气对大阵的破坏。
封神阵,破。
灌江口,凯旋方归的杨戬似有所感,遥遥望月许久后跪拜,拜的正是封神台方向。
那一夜,哪吒做了个梦,梦见了黄天化,而后数千年,绝口不提这个名字。
同在阵破之时,玉帝王母心神一失,只觉似有身上似有封印被缓慢地揭开了一角。
罗睺和计都并未想到,自己原先安插在三教的棋子推动了封神大阵,乃至想以封神生魂祭奠破除幽壤封印之举,使得玄阴池阴邪之气全数散尽,原本拘禁池内的祝融之躯,随着玄阴池的消失也消弭在空气之中,而这些至阳之气又和太上老君八卦炉的三味真火融合成了真阳之息,随着须臾之境来到了玉帝王母身边,阴差阳错,破了计都的手脚——不只是张百忍身上的封印松动,就连原本应该消散的羲和残魂也因瑶池金母乃是帝俊羲和骨血,精血不散,在真阳之息的刺激下,残魂竟以极缓慢的速度融合到瑶池金母的魂魄之中,渐渐补全。
只是这些真阳之息着实太过稀少,一时间,并不能完全破除他们身上的手脚,玉帝王母的个性也随着玉帝封印松散王母魂魄渐全发生了变化——好在太上老君虽因护阵受了重伤却看出了些许端倪,敬献丹丸更是勤快了许多。
而封神之事,玉帝王母与太上老君都选择了默契地三缄其口。
终于,在罗睺计都之战爆发之前,计都的手脚被解除了十之八九,如今的玉帝王母,已不复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