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秦政权摇摇欲坠之时,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还曾在背后狠狠地推波助澜。
如今,秦国高举着前秦正统的大旗即将兵临华神州大地。
面对这样的局势,那些曾经在前秦崩溃时落井下石的世家贵族们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秦国成功入侵,等待他们的唯有残酷的清算与惩罚。
相较之下,如果是赵国意图覆灭晋国,或许他们还有一线生机能够苟延残喘下去。
毕竟赵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相对较小,不至于像秦国那般对他们赶尽杀绝。
正因为如此,当韦真这位皇帝陛下亲自提出迁都的主张时,对于这群自私自利、毫无家国情怀可言的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他们心中压根儿就没有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念头,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
所以,迁都之举在他们眼中成了逃避秦军威胁、保全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
“陛下!末将不同意迁都!”
就在此时,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唯有朱宣挺身而出,高声喊道。
他面色凝重,眼神坚定地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
要知道,如果真的决定迁都,那他当初毅然决然地放弃元州,千里迢迢赶回来力保朝廷又算什么呢?
这岂不是一招昏棋、一步臭棋吗?
况且,在朱宣心中,晋国于神都苦心经营多年,根基深厚。
若就此轻易舍弃此地,离去另寻都城,恐怕会寒了神都百姓们的心。
如此一来,民心尽失,晋国想要再度崛起可就难如登天了。
这样的后果远比他放弃元州归来更为严重,简直是自毁长城之举。
然而,未等朱宣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名来自定州的官员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对其冷嘲热讽道:“朱将军,您为何如此坚决地反对迁都呢?
莫非是自以为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击败强大的秦军,甚至战胜那秦将阎元珣?
倘若朱将军当真有这般通天彻地之能,倒不如赶紧为咱们国家夺回那些已经沦陷敌手的疆土,也好过在此处信口雌黄、胡言乱语!”
这位定州官员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刺朱宣的要害。
显然,对于定州一系的官员来说,晋帝韦真提出“迁都”之计后,唯一可选的新都城地点便是他们所在的定州。
因此,他们自然极力支持这一提议,并对任何反对之声加以驳斥和打压。
定州位于这天地间最为偏远的东北角之处,与那秦、赵两国的交战前沿相距甚远。
往昔,曾有一强盛之国在此定都立国,虽最终国破城亡,但定州的核心之地——上京,却依然留存于世。
即便历经沧桑变迁,这座古老都城的痕迹仍依稀可见,只需稍加整修维护,其规模气象未必会逊于如今的神都城。
若能将晋国之中心迁转回归至定州,对那些出身于此的官员们来说,无疑乃是上上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