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停了停,赵祯往前俯了俯身,继续道。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大娘娘所说,世间之人皆有私心,正因如此,才需以法度约束,以圣人之礼规训。”
“今日奏对,诸宰执以祖宗之法劝谏朕不可擅杀大臣,朕当纳之,此是朕以祖宗之法克制己心矣。”
“然祖宗之法约朕而不约中书,今中书如此,其根源皆在法度未立,诸宰执不知何事可行,何事不可,恣其意而行之,自然有公私不分之事。”
“爹爹在时,曾说人君之责在于选用人才,大娘娘也说,人无完人,既是如此,那朕觉得,为君者,不应只重选人,更应重训人。”
“为君者有过失,臣当劝谏之,为臣者有德行不昭,君亦当规训之,使其行圣人之道,渐至德行兼备,坦荡为公之境也!”
听了这番话,刘娥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定定的看着赵祯,半晌之后,她摆了摆手,道。
“今日晚了,官家明日还要上朝,早些歇息吧。”
赵祯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站起身来躬身行礼之后,便退了出去。
直到走出殿门,赵祯才忍不住轻轻松了口气。
旋即,他就感到一阵头晕,一阵困倦袭来,旁边侍奉的刘从愿等人见状,连忙扶着赵祯回到寝殿。
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衣服是怎么换的,赵祯强打着精神对旁边的刘从愿吩咐了一句,自己则是沾上枕头,立刻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直到天色大亮,赵祯方才睁开眼睛。
好好的伸了个懒腰,感觉到自己浑身的精力都恢复了过来,这才从床上爬起来,在宫女的服侍下开始穿衣。
虽然他有一个成年人的心智,但是身体毕竟只是个少年,昨天晚上的那场谈话,实在是太耗费心神了。
别看当时,赵祯好像举重若轻似的,但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
要知道,他面对的,可是刘娥这个当今大宋实际的掌控者……
从刘娥在殿中摆出那张案几,二人对坐的时候,赵祯的心弦就始终没有放松过。
没办法,不管表面上刘娥在和他谈话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样的口气,但打从坐在案几旁开始,他们之间就是两个政治人物的谈话。
作为弱势的一方,他势必要承受来自刘娥的气势压迫。
更不要提,这场谈话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里头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试探。
赵祯慢慢回想着昨天的谈话,越是回顾,越是心中悄悄捏了把冷汗。
他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刘娥这个名字,能够留在史书当中,绝不单单是因为她女主天下的身份,更是因为她出色的政治能力。
要知道,昨天白日里赵祯去找刘娥的时候,他更强调的是王曾和中书其他人的不同。
但是,最终刘娥和他谈话的时候,重点却始终落在丁谓的身上。
整场谈话当中,刘娥都在试探赵祯对丁谓的看法,而她最终的落脚点,则是在最后的那句问话。
“……官家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这句话现在想起来,还让赵祯感觉到有些背后发凉。
整场谈话当中,在刘娥有意无意的带领之下,他的观点阐述也集中在丁谓的身上。
但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赵祯品评的是中书的所有人。
这二者虽然看似只是小小的不同,可其中的微妙之处,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赵祯之所以把整个中书宰执作为品评的范畴,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刘娥起疑。
但是,从刘娥的这个举动便可看出,她还是有了疑心。
回顾昨晚的谈话中,刘娥对丁谓的态度有正面也有负面,好似是处于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上。
但其实仔细一想,便可很清楚的发现一点……
刘娥在有意的激起赵祯对丁谓的敌视。
谈话越往后,刘娥越是在模糊丁谓的缺点,强调他的优点,引导赵祯将自己的想法全部吐露出来。
更重要的是,整场谈话,刘娥给了赵祯足够的‘尊重’。
越往后看,她似乎越认可赵祯的看法。
现在回想起来,这或许是一个试探,都是为了最后那句话做铺垫。
如果说,昨天赵祯所做的一切,目的是为了扳倒丁谓的话。
那么,在经过始终围绕着丁谓的讨论铺垫,且刘娥最终似乎开始慢慢接受赵祯的想法时,赵祯面对着她开口发问的这句话,第一反应就应该将其理解为,应该如何处置丁谓!
与之相对的,如果赵祯的举动并不是为了针对丁谓,而是单纯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中书的吏治澄明考虑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细究在丁谓一人的身上。
说实话,当时赵祯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差点就选择了前者。
但是,很快他想起了自己的目的。
他是要通过这次谈话,来推进他和刘娥的关系,逐渐取得刘娥的信任,达成他想要的合作关系。
本质上来说,他昨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向刘娥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
这是一步很有风险的棋。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刘娥的戒备,但是,这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如果说赵祯始终站在一旁冷眼旁观,那么,安全是安全了,可在刘娥眼中,他便始终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这么一来,自然也就不可能参与到朝政中去。
只有他展示出让刘娥重视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他之后的想法。
所以,最后的时候他才及时转了话锋,没有再提丁谓的事,而是选择用一番大道理来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