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营中,诸将正在纷纷进言苦劝皇帝。
“圣上,此番契丹主将是契丹兵马大总管耶律挞烈,此人工于心计、用兵老辣,如今潘将军、李将军那边被契丹人纠缠住一时无法回援,契丹人长驱直入,打的是直捣腹心的主意,目标就是圣上,圣上应该及早退兵再是。”
“圣上,咱们此番北上,目标是北汉,而不是契丹。无论是军械还是部署,都不适宜与大股骑兵做战,应该当机立断,马上撤退。”
“圣上,留是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圣上,此时退走,还可从容布置。若待契丹人排布好阵势,再以骑兵截断我军退路,那时要退便只有选择河谷山川难行之径,到那时咱们这积如山的粮秣军械都要抛置于此,无法带回去了……”
“圣上……”
“都不要说了。”赵匡胤正在帐中疾走,忽地顿住脚步,沉声说道:“朕并非想要孤注一掷,但是朕不能现在退却。我们必须把契丹人牵制在这儿,使潘美、李继勋两路大军得以脱身。同时,我们在这里再打几仗,才能给程德玄、杨浩留出时间,让他们把北汉之民迁往我大宋领地。为了潘美、李继勋的两路大军,朕要留下。为了那数万北汉百姓,朕……也要留下。”
他徐徐吐了口气,淡淡说道:“一旦敌势强劲,我军便翻山越岭,循河谷山川道路南返。契丹人铁骑再如何骁勇,到了那种地方他们也没有了用武之地。至于粮草军械……”
赵匡胤淡淡一笑道:“就算全留给他们,又能济得他们食用到几时?在朕心中,一万民户,抵得过百万斛粮食!”
众将听皇上说的斩钉截铁,不禁面面相觑无由再劝,一旁早有两个文官扑上前去赞道:“圣上以民为重,实为一代仁主……”
契丹人来的太快了,几乎不比宋军的探马来的更慢,赵匡胤刚刚将大军撤离北汉城下,依据地势摆好防御阵形,契丹人的前锋铁骑便到了北汉城下。他们鸣鼓击号,向城中传递消息。
城中望眼欲穿的北汉皇帝刘继元早就站在宫阙上看得清清楚楚,一见契丹兵到,欢喜得他手舞足蹈,几乎一头便从楼上栽了下去。
他急忙跑上大殿,命侍卫都虞侯刘继业、冯进珂率军出城,引领契丹铁骑去伐送军,又命枢密使马峰赶紧打扫粮袋子、搜罗库底子,以筹备孝敬契丹大将、犒劳契丹铁骑之用。随即就跑回后宫,梳洗打扮、修理胡须,准备亲自敲锣打鼓,领着扭大秧歌的嫔妃们去迎接契丹解放军了。
赵匡胤摆开了阵势,静静恭候契丹铁骑的到来,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利用契丹内乱发兵讨伐北汉,这本就是一着险棋,契丹人如果纠缠于内乱不肯发兵还罢了,一旦发兵,那就是暂时放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了。这种时候,对北帝耶律贤来说,不惜一切他也是要谋取胜利的。
如今契丹人已突破险隘杀到眼前,原本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一下子变成了不利,两路大军被牵绊在外,自己手中的兵马长途跋而来,苦战月余,师老兵疲,后继乏力,他知道此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撤兵,而且是马上撤兵,毫不犹豫地撤兵。
但是他必须要再打几仗,哪怕这几仗败了,只要给那两路现在变成深在敌后的大军争取到撤退的时候,给程德玄、杨浩争取到移民的时间,那么从战略上来说,他也是胜了。
然而,此时他对契丹人南下支援的决心和派出的总兵力还是不甚了解的,他并不知道,与他对敌的不只是一个契丹兵马大总管,将要在这里展开大战的,是一帝一后,宋国之帝,契丹之后。
接到军中传来的消息后,程德玄和杨浩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契丹人来的这么快,幸好他们此番搜罗北汉百姓是先驱兵至远处,然后一路往后搜,这样就避免了士卒们来回反复的在路上浪费时间,而且他们走的最远的几路人马也正往回赶,不需要等太久的时间。
两人立刻准备起来,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畜力车、人力车全都装上老弱妇孺和粮食,将车子捆绑结实了,做好了长途行军的准备,俟飞骑赶去召唤各路兵卒的人全回来了,便带着已经搜罗到的一万多户、五万多名百姓匆匆踏上了返宋的征途……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小说网,,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div class="bzend"><span>本章结束</span></di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