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违抗军令者,斩!
即便是到了7月。
恒罗斯河岸的夜晚,依然是寒冷异常。
不时的凉风吹过,带着恒罗斯河的水汽,吹拂在河岸边准备渡河战士的面孔上。
这些来自安~西四镇的汉儿们。
面上不自然的抽动了几下-。
即便夜色寒冷。
他们也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
排列成纵队。
一个接一个的,牵着战马快速通过浮桥。
浮桥是随军工匠连夜赶制出来的。
拆了一部分的马车,做成了船型木筏,将这些船型木筏,利用绳索固定在河面上。
再往上面铺设刚刚砍伐没多久的木板,系上绳索,一条简易的浮桥就做成了。
这种浮桥只能应急,一次渡河的军士不能太多。
许飞看过浮桥后,就告诉高仙芝,要想全军从浮桥渡过。
只怕要等到明天晚上才能发起进攻,这无疑会给整个战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随时会赶来撒马尔罕的援军。
所以许飞断然建议,自己骠骑兵不需要通过浮桥渡过去。
转而行军一百公里,在一百公里外的渡河点渡河,那里有一处土桥。
许飞这么建议的原因是,他麾下的骠骑兵行军速度极快,这次还带着行军大纛这种宝物。
绕路来回不过200公里,没有其他复杂的地形,这对骠骑兵来说根本不算难事。
他麾下的9000骠骑兵从100公里外渡河,到达恒罗斯加起来也才200公里,以他的行军速度,耗费的时间,还比葛逻禄的渡河骑兵快。
只是整个军队里,也只有骠骑兵有这么快的速度。
其他的军队根本达不到,如果全军从土桥渡河,只怕到达恒罗斯城下的时候,正好碰到撒马尔罕的援军。
所以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只能在浮桥点渡河。
就连许飞的猎兵也在这里随军渡河,许飞只带上了他们的头目李四。
少了许飞的9000骠骑兵,渡河的时间压力就减少了许多。
可从傍晚,浮桥制作完成,到现在太阳快出山的时间,浮桥上,也才渡过了葛逻禄的雇佣骑兵跟许飞一千多猎兵。
现在正在渡河的是唐军的2万士兵,他们也才刚刚开始。
不到中午,这2万唐军渡不完。
渡河这么慢主要还是葛逻禄的蛮夷骑兵拖慢了速度。
这些蛮夷雇佣军,纪律性极差,渡河极慢。
现在轮到唐军渡河,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在夜风的吹拂下。
浮桥随着恒罗斯河河水,晃动极大。
不时有士兵没站稳,摔倒在地。
还在浮桥比较宽,没有掉下去。
负责的十夫长快速扶起士兵,继续沉默的向前走去。
因为给马儿衔了枚。
整个渡河队伍,除了脚步声外,听不到一丝的杂音。
这就是精锐唐军的军纪。
在恒罗斯河南岸,高仙芝,段秀实站在渡河口看着大军通过。
李嗣业已经随3000陌刀军过河。
有了陌刀军在河对岸,就足以建立稳定的防线。
就算恒罗斯城内发现了他们,起大军来攻,也过不去李嗣业的陌刀军阵。
高仙芝看着渡河的大军。
对身旁的段秀实突兀的说道:“这个许将军来历太神秘了。”
“如果不是他对蛮夷斩尽杀绝的态度。”
“我根本难以相信其人。”
段秀实点头说道。
“许将军身份确实成谜。”
“我昨日率兵伐木之时,遇到了几个本地的石国人。”
“恰好葛逻禄骑兵里有人会石国话。”
“询问之后,他们说从未听说过有汉军遗民。”
高仙芝此时心底也有些惴惴不安,对许飞依然有些顾忌。
这也是他将李嗣业提前送过河的原因之一。
他麾下的唐军,能稍稍挡住许飞骠骑兵的队伍,也就是李嗣业的陌刀军了。
这也是高仙芝为大军做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这时,河对岸突然亮起了火把。
火把在空中写了一个唐字,连续了三次就熄灭。
这是高仙芝跟许飞约定好的暗号。
代表他麾下的骠骑兵已经控制住了葛逻禄的蛮夷雇佣军。
可以开始攻城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