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哈托及他的大臣们花费了大半天时间,认真地研读完国书,出乎张煌言意料的是,他们居然不认同“友邦”的身份,坚持认为真腊是大明的臣属,不敢与大明平起平坐,恳请大明皇帝重降恩旨,正式册封奔哈托为真腊国王。
岗科地仇鬼羽羽察最主我早术第三,朱由检希望和真腊签订友好条约。这又是朱由检对藩贡体系的一大挑战,过去中国不论任何朝代,都极少和外国或是异族签订条约,一般都是以圣旨示恩,对方则上表称臣,虽也落了文字,但性质等同于书信,和真正意义上的条约大有区别。
对此张煌言刚开始确实有些不理解,因为按照人之常情,谁也不会心甘情愿给别人当奴仆,国亦如此。现在大明主动提升真腊的地位,真腊却不领情,实在让人费解。
可是听完奔哈托紧接着提出的要求,张煌言就明白了。原来奔哈托仍是要求大明出兵帮主真腊收复国土,只要大明肯出兵,真腊什么条件都答应。
这样就好理解了,因为如果真腊与大明是“友邦”这种平等关系,一国有难,帮是人情,不帮是本分,真腊亦无话可说。可是现在真腊仍是大明的属国,那就不一样了,宗主国有保护属国的义务,换句话说,大明必须帮助真腊,最低限度也得向安南施加压力要其退兵,当然直接出兵是最好不过了。现在真腊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当然不肯放弃属国这根救命稻草。
至于国书的其他内容,奔哈托满口答应,并且主动提出,如果张煌言觉得不好说动皇帝出兵,他愿意乘船亲自去京师拜谒天子。如果皇帝还不答应出兵,他宁肯哭死在殿上,否则无颜面对真腊百姓。
话说到这份上,张煌言也明白了,现在对真腊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存下去,再谈别的意义都不大。如果强要奔哈托签订条约,奔哈托无奈之下应该也会签,但那就是趁人之危了,圣上绝对不会认可。为今之计,惟有尽快把这里的情形奏明圣上。
岗不仇远方太羽察克不太岗通对此张煌言刚开始确实有些不理解,因为按照人之常情,谁也不会心甘情愿给别人当奴仆,国亦如此。现在大明主动提升真腊的地位,真腊却不领情,实在让人费解。
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技术性、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怎么尽快把消息送回京师?如果是在国内,这很简单,飞鸽传书就是了,澳门距京师四千里,最多三天消息就可送达。从那份东南亚地图上看,磅逊与澳门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三千里多一点,理论上两天就可以。
但是,信鸽是不能跨海的!要想用信鸽,就必须先走陆路,让鸽子记住方位。但是真腊与大明之间,还隔了寮国与安南,不可能放人通行,即使可以通行,时间上也来不及。
张煌言赶紧回到安娜公主号上与郑森商议。经过慎重考虑,两人一致决定:从当地找一艘渔船,改装后行驶回国送信!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