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不仇科独孙察所冷由战科
不过吴三桂还是偷眼看了看祖大寿,用目光征询他的意见。毕竟祖大寿是李氏家主、边军主将,又是吴三桂的亲舅舅,如此大事他自己也不敢擅自做主答应。
后不仇科独孙察所冷由战科祖大寿的脑子也在飞速旋转,琢磨皇帝到底是何用意。从他的本心来说,是不想分兵去任何地方的,甚至连山海关都不愿意来,他始终认为宁远、锦州才是真正的属于他祖大寿的地盘。袁崇焕的所谓“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其实就是祖大寿出的主意,这样他才能世镇辽东,成为盘踞一方的军阀。
祖大寿的脑子也在飞速旋转,琢磨皇帝到底是何用意。从他的本心来说,是不想分兵去任何地方的,甚至连山海关都不愿意来,他始终认为宁远、锦州才是真正的属于他祖大寿的地盘。袁崇焕的所谓“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其实就是祖大寿出的主意,这样他才能世镇辽东,成为盘踞一方的军阀。
但现在宁、锦已失,“辽土”是没了,数万辽东边军局促于山海关重城之中,祖大寿的日子也很不好过。粮饷全靠朝廷,虽然不再拖欠,但在辽东巡抚高第的眼皮子底下,他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而“辽人”方面,本来祖大寿手下真正能战的边军有六万多人。其中归朱梅统领的八千人折损过半,京师保卫战之后,因为赵率教牺牲,高第把朱梅部调到蓟州补防。
剩下五万多兵力,本来三万五千在大凌河,二万在宁远。宁远的二万人因为撤退及时,基本没受损失,而大凌河的边军在突围时伤亡颇重,只剩不到三万。又因为祖大寿在大凌河差点斩了何可纲,现在二人彻底交恶。何可纲在边军中威信也很高,回山海关以后,便有五千人只愿听何可纲号令。高第顺势把何可纲和这五千兵力调入山海关内城,现在祖大寿营中也就只有不到四万兵力了。
如今的祖大寿心中很矛盾。这三万多边军是他最大的本钱,他是绝不肯撒手的。但过去边军镇守关外,朝廷增兵还来不及,当然不可能从他这里调兵。现在不一样了,这么多边军退回山海关后,山海关总兵力不下六七万,守城绰绰有余,朝廷调兵就有正当的理由了。与满桂、何可纲等将相比,祖大寿部下兵多将广,朝廷当然会首先想到从他这里调兵,对此祖大寿虽然不满,却也拿不出正当理由拒绝。
但是另一方面,祖大寿很清楚朝廷对他并不信任,他也很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重新博取皇帝的信任。此前朝廷让祖宽率五百关宁铁骑入关剿贼,虽有兵部调令,祖大寿倒也没反对,一是五百人对他来说影响不大,二是一旦祖宽立了战功,他脸上也有光,说话分量就会重一些。
没想到祖宽竟然跟着洪承畴造反,祖大寿得知消息后差点没气死,同时也怕得要命。幸亏皇帝无意株连,现在又打算调吴三桂入关剿贼。对吴三桂这个外甥,祖大寿也很器重,如果吴三桂剿贼成功,他的压力就小多了。再说皇帝已经讲明,只调三千人马,不会让他的手下“伤筋动骨”。因此祖大寿对吴三桂暗使眼色,示意他可以答应。
得到祖大寿的首肯,吴三桂再不犹豫,慷慨激昂地发誓定要剿灭流贼,解除朝廷的后顾之忧。朱由检表面上“龙颜大悦”,实则却是另外一番心思:剪除辽东军阀的第一步,顺利实施了!
r>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