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蕾和丁雁羽红着眼眶离开的兰溪大队,她们许诺每年暑假都会来兰溪大队看看。
那小院是他们的家,一定会回来小住。
纪奶奶站在人群外,昨晚文蕾已经跟她告过别,她也就没向人堆里挤。
文蔚和肖青回了京市,丁雁羽则跟文初和文蕾去了苏市。
顾瑶和袁建决定年后成亲,这倒是让文蕾很无语。
也不知道这两人早干嘛去了,定亲一年里多次要成亲,愣是一次都没成。
这眼见要上大学了,两个脑子抽筋的家伙要在开学前一天举行婚礼。
她心里以为,既然都拖了那么久,为什么不干脆等到大学毕业后在成亲。
袁建倒是脸皮厚了起来,直接说了句,忍不了了。
那话差点让顾晨将他暴揍一顿。
顾瑶则埋怨起文蕾来,她说一直拖着就是想让顾晨将文蕾先娶回家,袁建则是怕了,他怕顾晨这辈子都娶不到文蕾。
那自己岂不是得打一辈子光棍?
所以那家伙着急了起来,愣是将顾瑶忽悠的答应不等了,自己先嫁了。
毕竟成了文蕾的嫂子后,更能帮到自家哥哥不是。
文蕾和文初、丁雁羽回到苏市,街坊四邻都炸开了锅。
文初和袁慧莲彻底成了苏市的红人,嫉妒羡慕恨的目光都要将他们淹没了。
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被京大录取了,外带儿媳妇和女婿也考上了京大。
这消息别说街坊邻居了,文老爷子和文奶奶差点没被这惊天消息,激动的差点去和阎王爷喝茶。
而文家可不止文蕾他们兄妹考上了大学,大姑家李洋上了苏市大学,二叔家文殊和文勇一个被沪市福日大学录取,一个则上了苏市铁路大学。
其他人貌似不是年龄太小没赶上文蕾这班车,就是结婚了没将高考当回事。
哪怕文蕾寄回来那么多复习资料,甚至特意用手抄录的那套试卷都没被两个表姐重视。
文蕾只觉得自己给了她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既然不懂珍惜,那也只能怪自己。
但是,文家一伙八人上大学,也够震惊的了,真不能再多了,再多苏市都得地震了。
回到苏市那些天,文蕾几乎都是躲到了陆阿婆家里。
文家的门槛快被道喜的人踏破了,袁慧莲甚至请了假在家等着别人恭维。
文蕾对袁慧莲彻底无语,她就没见过那样会炫耀自己子女的母亲。
不管什么人当着她的面夸赞,文蕾兄妹三人和丁雁羽以及肖青,她都会扬起一脸灿烂的笑容,跟着人家一起夸赞。
最后搞街坊邻居都不上门了,甚至看到袁慧莲都想绕道走。
哦,另外还得加上文奶奶。
不过文奶奶可不喜欢听别人夸赞她的孙子孙女和孙媳妇、孙女婿,她更倾向于自己夸。
只要有人跟文奶奶聊天,她定会先夸赞一通,然后如同讲故事一般,把文蕾五人描述成了传奇人物。
甚至就连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在她口中都比不上自家孩子为外祖父一家忍辱负重,下乡做知青,挖地道照顾亲人来得令人热血沸腾。
至于,一个个都考上京大,在她认为那是必须的,这样的一群好孩子要是考不上京大肯定有违天理。
当然他也没少夸顾晨,毕竟在她故事中顾晨也是一样,包括袁建和袁远。
文蕾若不是躲在陆阿婆家,她都觉得苏市她是一天也待不下去。
出门她都想换一张脸,忒丢人了。
好在,过春节没多久一家人都要赶去京都参加袁建的婚礼。
陆阿婆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那是被文蕾吐槽袁慧莲和文奶奶的表情给逗笑的。
文蕾一家人去京市前一天,文蕾再次想将陆阿婆带走,但是还是遭到了陆阿婆的拒绝。
她是铁了心要待在苏市,八仙山陵墓里躺着她的爱人和孩子们,她要在苏市陪着他们。
文蕾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只是太心疼。
她真不想让陆阿婆一个人继续待在苏市,她貌似早就不会笑了。
苏市到底还是有了文蕾的牵挂,不是文家的那些亲人,反而是陆阿婆。
袁建和顾瑶的婚礼十分简单,或许是这个时代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即便文蕾提议由自己出肉菜,也被袁老爷子严词拒绝了。
顾瑶和袁建的婚礼,简朴得令人动容。
婚礼现场布置极为简约,仅在空旷处拉了几条红布,偶尔挂着几个手工剪裁的双喜字。桌椅是从各处拼凑而来的,高矮不齐,甚至有的还略显摇晃。
顾瑶和袁建穿着整洁的军装,两人领口别上一朵手工制作的绢花。
婚宴的菜肴几乎都是萝卜、白菜和土豆,猪肉只有几块点缀其中。
主食也是馒头,却不是全白面的。
酒水则是散装的白酒和大壶泡的茶水。
婚礼的音乐靠着一台老旧且有些走音的收音机播放,偶尔还会出现卡带的情况。
前来祝贺的宾客们着装朴素,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他们送上的礼物大多是亲手制作的实用之物,像手工缝制的枕套、精心编织的竹篮、自己腌制的咸菜等。
婚礼没有什么仪式,更没有复杂的流程,简单得让文蕾咂舌。
丁雁羽悄悄的在文蕾耳边说,她和文初的婚礼其实也差不多,最多菜肴比这好那么一点。
肖青和文蔚的婚礼倒是与袁建的相差无几,毕竟他们都是在军区大院举办的婚礼。
在这个时代的军人呐,大抵都是这般思想,同时也是后世所仰望的一群人。
袁建和顾瑶结婚第二天,大学也开学了。
文蔚和肖青没有住校,毕竟肖青家就在京市,而且他们还有个儿子。
文初和丁雁羽则住进了袁家,他们也有儿子。
袁建和顾瑶当然也没住校,刚结婚的小夫妻俩又怎么舍得分开住宿舍。
倒是袁远,无论如何都要住校。
小家伙才 13 岁,不过个子比同龄人高不少,毕竟这些年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人家吃可从来都是空间生产的食物。
袁远考上京大,并未引起多大轰动,他户口本上可不是 13 岁,当年知青办的工作人员特意给他加了 4 岁,怎么说也有 17 岁了。
袁远算得上跟张来飞同龄,他俩并非京大最小的学生。
华教授的一对双胞胎子女,今年不过 15 岁,都考上了京大。
那才是京大备受瞩目的一对神童,同时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和引发了各种八卦。
喜欢穿越70带兄弟姐妹一起下乡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穿越70带兄弟姐妹一起下乡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