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1 / 2)

故而正荣县只来两位夫子,两位捕快,就能把事情办得圆满。

他们这件事,就是最好印证了这句话。

当然,此事并非典故,写下来并不好,但用这件事的感悟思考其他事情,也能理解同类事物的规律。

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上的事情要思考。

对待事情同样也要思考。

后面又写:“且忘民之忧以恣其乐者,其信盖有所恃焉...使环顾其民而皆有二心焉。吾见君之独立于庭也,而若是非者非一日之故也。”2

忘记百姓忧愁反而很快乐的人,心中肯定有恃无恐。

还会以为反正他们不快乐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妨碍到我。

那有一天,百姓们忧愁一定会发展到让你也担忧,让你不得不去看。

那个时候再看看周围人,你跟百姓一定会有二心。

国君跟百姓离心,站在庭院里环顾四周,发现只剩自己,那就说明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了。

不顾及百姓的君主,一定会众叛亲离。

全篇写的都是忧民跟民忧的关系。

从根本上分析君主跟百姓的联系,以及诚心为民,施恩于民的想法。

这跟孟子整书的想法也是相合的。

第二场第一题答完。

第二题为“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

同样出自孟子,意思是,安抚天下的百姓,是君子们最开心的事情。

君子讲仁义礼智。

定四海之民,是君子们乐见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君子的本性,他们本来就喜欢做,这是从内到外的本心,不为其他,就因为他是君子。

此题说的是君子为何是君子。

不是做了这些事就是君子,而是君子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在约束读书的读书人,让他们成为一个仁义礼智的君子。

这跟第一题竟然有些呼应。

如果读书人真的能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想来上面那题,忧民之忧者,必然水到渠成。

四月初八晚。

第一日考试结束。

纪元分析了下,第一场考试内容都是《论语》。

第二场都是《孟子》。

难不成明日上午中庸跟大学各一道。

下午考五经两题?

这么看的话,好像确实是如此地规律。

最后一日上午,就是最后一场第五场的考试,应该是孝经跟试帖诗。

总的来说,跟正荣县县试顺序没差太多。

但每一场的考试是一本本的考。

也算有规律。

四月上旬的天黑得很。

纪元却早早闭上眼,先是默背中庸,再默背大学。

这两本加起来不过五六千字,背起来不难。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这两本,那他算是再次复习。

等到快要休息,纪元才点上蜡烛,铺了被褥睡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

还是以前睡过更差的床。

纪元沾了枕头就睡,睡得还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质量都格外好,像是身体都知道,必须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四月初九早上。

醒来的学子们看着手里新做的饼子,正荣县十二学子不再狼吞虎咽,不管这饼有多香,都要吃个五分饱即可。

最新小说: 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 重生之贵女难求(贵女原著小说) 飞跃漫画,且看我如何当恶女 穿越考科举 叶罗丽之花神法典 制作游戏,震撼星际 替身病美人翻身成攻 影帝重生变糊咖,男神把他拐回家 皇室秘闻防风少年WINDBREAKER 万人嫌养子被迫联姻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