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2 / 2)

“不过说回来,能通知多少地方,就要通知多少地方。”

“事关宁安州百姓的口粮,一点也不能有误,听到了吗?”

纪元跟邬人豪点头。

他们听到了,他们也会照办。

“好了,出发,快去快回。”

“今年不能再跟去年一样了。”

“真的不能了。”

刘大人深吸口气,远远看着,像是在流泪,近了看才知道,那是他纵横的皱纹。

纪元跟着一个本地小吏,两人骑着马快走。

能骑马的地方骑马,到了地方就要把马拴在树上步行过去。

那本地小吏着急的很,不会刻意等着这位“小白脸”。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跟得上,还能帮他提着东西。

或许,这个新来的官员,真的不错?

来不及想这些有的没的,还是赶紧把消息通知到位吧!

第114章

第114章

宁安州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貌, 让本地的农耕跟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本地的水循环也跟其他地方不同。

一般来说,雨水下在山上。

经过山上的天然沟渠流到山腰的森林。

途经人类居住的村庄。

接着到山脚的梯田,最后流入地表河流。

一定要比喻的话, 可以当作一条天然的自然水管道, 从山上一直流到山脚。

途经这条“管道”的动植物, 人类, 田地,都会由此获益。

先秦时期,人们就察觉到这种地方的好处。

躲避战祸的时候,不少人定居在此。

宋朝时候也有记载,有位南宋的文人曾经形容岭地的梯田,称之为:“岭坂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山多地少时候,这是最为合理利用的方法。

甚至灌溉的时候,都能从山上引水, 可比挑水简单很多。

说了这样多“好处”, 自然也有坏处。

他们这两年面临的, 便是“坏处”。

对大自然来说,肯定无好无坏,大自然根本不在意。

对人类来说,山上的水突然增加,往下流淌得更加急促。

就跟你家水龙头一样,原本的水流量刚刚好, 但不知道是谁, 突然把水流量增大,大到你手足无措, 只能看着水流暴增几十倍上百倍。

只是一个水龙头出故障就罢了,家里所有水龙头一起水流暴增。

那结果呢?

自然是家里被淹。

对于靠着这样水循环农耕的宁安州腊蛮族人来说,一旦上游的水暴涨,就代表处处都有水龙头。

要说村寨的选址还能躲开这些地方。

下面大面积的梯田,只有被淹的份。

辛辛苦苦一年的耕种,便会毁于一旦。

要说人们会干等着出事吗?

自然也不会,修建水渠就成了平时农闲时的重要事情。

可那么大的山脉,多是村寨自己组织,做得也没什么章法,全靠经验来挖,虽说也有作用,可到底不够科学跟规范。

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用。

后世很多好用的方法,都是从这一条条血泪教训中得来的。

按照纪元来看,他所见过的梯田里,本地的梯田已经最为合理的了。

却依旧避免不了天灾。

宁安州这边,还找了负责看天气的老农,根据气候变化,来预告雨水的情况。

最新小说: 综清穿之心愿达成 相思子 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 重生之贵女难求(贵女原著小说) 飞跃漫画,且看我如何当恶女 穿越考科举 叶罗丽之花神法典 制作游戏,震撼星际 替身病美人翻身成攻 影帝重生变糊咖,男神把他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