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馋得周围百姓都想来宁安州。
别说什么景国人,河辉国的人。
便是昌盐郡,乃至永临县,甚至镇南关的人,都想来宁安州鼎定居啊。
急得当地长官赶紧联合本地商会。
不说全出,你们也补一部分吧?
不补?
不补本地人可全都跑了,你们货物卖给谁?
有些官员,甚至隐晦责问纪元。
但纪元的回复只有一句。
“宁安州研究出新稻种,有兴趣吗?”
“种植周期三个月,亩产四百斤那种。”
一句话,这些官员瞬间变脸。
责问?
什么责问?
我骂我自己呢!
第147章
第147章
化远四十二年七月。
一个从水路下来的商队, 带着各地的货物在永临县附近的一个城池卸下。
这个商队的人叫苦不迭,有码头的这个城池,道路也太差了。
领队的人道:“再坚持一下, 到了永临县就好了, 永临县往宁安州方向, 道路修通了!”
真的假的, 不是说去年年底才动工吗。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永临县。
在永临县卖出一部分货物之后,再前往宁安州。
以前想去宁安州买橡胶,还要绕路到镇南关,然后再去宁安州。
现在不用了,直接过去即可。
商队的马车走在这上面, 很明显能看出不同。
这些路面硬化得刚刚好,既不会太硬伤了马蹄,也很平坦,能更省力。
“真的修好了啊。”
“这速度可真快。”
“到宁安州, 我必然要吃一碗鸭粉汤。”
“他们这里的稻香鸭确实美味。”
路途顺畅, 到了宁安州, 领队感觉,比他去年来的时候,此地好像更繁华了,人也更多了。
如今还是稻子马上收获的季节,山脚的梯田,怎么看怎么漂亮。
还有伐木会的人在旁边, 一边拉木头, 一边唱着歌。
小孩子们,要么背书, 要么跟着去种树。
种树可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山里的树木砍完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这个商队在宁安州停留几天。
只听着宁安州似乎在捣鼓什么新稻种,说是三个月就能成熟。
这话一说,商队的人格外兴奋。
可再一听,一亩地才三四百斤,他们江南闽地一带,一亩地六百斤呢。
这也太少了。
大家又问了问,还是惊叹种植的时间短。
好不容易有人想买一些回去,直接被拒绝:“我们这还不够用呢。”
好吧,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宁安州的东西,有不好的吗?
商队的人来不及考虑,他们在这里补充了货物。
大批量的橡胶,染布,稻香鸭,还有当地水冬瓜树的油脂,通通带上,继续往东边昌盐郡走。
留下来的,则是各色天南海北的百货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