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5 章 项济的咆哮
帝都洛阳。
熙熙攘攘,繁华鼎盛的河洛,并不能让圣武皇帝心情舒畅。
巍峨的皇宫里,红墙金瓦间,
皇帝仪仗,旗帜如林,太监宫娥一连数百,气魄之大,前所未有。
银钱富足,想节俭都不行,不用都要形成经济阻碍了。
兵强马壮,国库丰盈,名臣名将,好一个盛世大楚。
可惜,龙辇之上,项济面色难看,撑着下巴,闷闷不乐。
最近,关于赵王周云负面的事情越来越多。
且这些赵王府破事,也越来越过分了。
项茹那丫头,公然帮夫家,明空在洛阳免查,生意更大了,
李信那小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
前两天,又把宗人府四爷爷的孙子打个半死,
老头哭哭啼啼,来皇宫告状,御书房里,项二愣子只能打哈哈。
四爷爷的要求,项济自嘲的笑了笑。
他能管的到吗?那可是赵王嫡子,他哪里敢动?
他动一下就是忘恩负义,动一下就是容不了周老弟。
项济现在对赵王府,是彻底放开了,两个字,随便。
跟北疆一样,他当皇帝,周老弟当小皇帝,
这种搞法,老兄弟们,总特么没话说了吧。
如此厚待,总不能建安军弟兄们,还说他项济这个大哥,对不起兄弟吧。
只是御书房,弹劾赵王的奏折堆积如山,项济看的心烦。
比如河南分地,赵王周云为了笼络中原将士,
将忠心耿耿的世家门阀田地占为己有,给兵卒们超额分配。
还有赵王府,在各州郡与民争利,大规模从事商业。
有北疆势力,大楚赵王背书,民间商人被欺压的苦不堪言。
就单看那酒街坊,其商贸盈利,赶得上一个贫瘠的州郡了。
如此贪敛民财,皇帝却不管不顾,寒了大楚民心啊。
更甚至发出询问,这圣武改革。
到底是改革,还是让赵王来排除异己的?如果是方便赵王,老臣子们就不干了。
这种奏折很多,只是项济也不傻,他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冤枉的。
北疆商业模式,当年定王在武川镇也全程旁听,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呢?
只是周老弟,确实很多地方,占的先机太多了。
项济有时候想说说,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北疆双雄,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
就像昨天,乾政殿里,非议赵王迁徙上官氏一族时,还顺便迁徙了五万河南能工巧匠。
宋国兵甲精良,巧匠自然价值不菲。赵王如此行为,令大楚老臣十分不耻。
到底这宋国是给赵人打的,还是给楚人打的?
赵王到底是楚臣,还是赵帝?
皇城宫殿,高耸巍峨,置身其中,仪仗显得极为渺小。
某一刻,正当项二愣子无可奈何摇头时,他的余光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小黄门。
那个小黄门一直哭泣的跟着队伍,但就是不敢靠过来。
“冯公公,把那个小贼叫过来,问他干什么。”
项济当然不会怀疑他是刺客,皇城禁军是定王老兵,统领是崔浩跟江禄。
有这些忠心耿耿的百战精锐在,皇城的防卫,可以说是历代之最。
更不用说,还有皇城司、护龙司暗中监视,
登基两年了,项济还没遇刺过。
“拜……拜见陛下,小的是蓝昭仪的贴身太监,昭仪有苦难言啊。”
龙辇下,瘦弱的小黄门跪地哭泣,说蓝昭仪被父亲责骂,以泪洗面。
一开始,项济很愤怒,眉头紧皱。
蓝昭仪父亲就是个地痞,还敢苛责他的心头肉,真是欠打。
可后面的话,圣武皇帝懵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开封郡虎卫军宣威将军卓神通,在圣旨和赵王令之间,选择听从赵王令!
这一刻,项济只感觉心中有一股暴躁的火焰。
他一退再退,一退再退!已经到了放纵周云的地步。
没想到!没想还能出这种事,卓神通听王令不听帝令。
龙辇上,项济呼吸粗重,他强行忍着怒火,喘息道。
“摆驾……摆驾掖庭宫。朕要亲自问问锦儿。”
庞大的洛阳皇城,二十四座望楼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