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殷(1 / 2)

('皇宫,听到又有新大陆被发现,朱元璋和朱标并未表现的太过激动。

相反,两人都默然无语。

朱雄英挠了挠头,问道“你们……怎么了?”

朱元璋摇摇头,苦笑道“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广阔。”

朱标语气复杂的道“以前我以为天下不过脚下这一隅之地。”

“后来长大了,知道了身毒、南洋、以及西方世界。”

“我一度以为,这就是天下。”

“前年炎洲被发现,现在又有一座更加庞大的新大陆被发现……”

“现实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我在想,世界到底有多大,会不会还有新的大陆。”

“会不会有比我们还要强大的国家,此时也正在向外探索。”

“我们和他们,会不会发生战争。”

朱雄英却没有那么感慨,反而斗志昂扬的道

“怕什么,我倒真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否则这个世界太寂寞了。”

朱元璋和朱标却都摇摇头,他还是太年轻了啊。

不过年轻人有锐气是好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反驳他的话。

陈景恪能感受到两人的想法,就是年龄大了,时间一天比一天少。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生出了时不我待之感。

而且面对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需要做的实在太多。

大明内部的变革还未完成,周边的土地也未消化吸收。

计划中的世界体系,还在起步阶段。

每一次新的地理大发现,都必然会让他们生出紧迫感。

这是人之常情无法避免,所以陈景恪并未安慰两人,而是说道

“世界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依然是未知。”

“但根据已知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规律。”

朱元璋看向他,问道“你又总结出什么规律来了?”

朱标和朱雄英都向他看来。

陈景恪说道“这个世界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一个存在于世间的文明都是带着刀剑的猎人。”

“他们既要和凶猛的野兽搏斗,还要时刻小心其他猎人的袭击……”

“赢家通吃,败者失去一切,甚至连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抹去。”

朱元璋不禁想起了,陈景恪曾经说过的起源文明、次生文明。

已知的几大起源文明,就只剩下华夏未出现过断层。

其他起源文明全都被灭绝过,或者出现过断层。

再联想到接二连三的地理大发现。

世界广阔无边,没有人知道在未知的地方,隐藏着什么样的对手。

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发现,然后被消灭。

确实有点黑暗森林的样子了。

同样是战争,自然是先发现目标的人占据优势。

至少拥有更多的备战时间。

想到这里,他坚定的说道“大明必须要变强,变得更加强大。”

“要主动走出去探索全世界,先一步摸清敌人在哪。”

朱标比较冷静,说道“变强和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盲目,否则会自乱阵脚。”

至少目前已经探知的世界,需要大明用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消化。

就算再有新的地理发现,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还是要深化变革,然后占领并稳固已经发现的土地。

说白了,现在大明不需要制定什么新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

看起来方才大家说了一通废话。

实则不然,方才的一席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确立了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八个字,深化变革、稳步扩张。

之后他们才开始谈论新大陆的情况。

得知新大陆上土民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标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口虽然很多,但对大明构不成威胁。

按照黑暗森林的逻辑来看,大明才是猎人,他们只能当猎物。

至于如何开发新大陆,他们确立了一个大体的方针。

先建立据点,慢慢的迁徙一些人口过去。

将来有机会,就在那里建立几个封国,让诸侯王去征服土民。

人口灭绝从来都不是华夏的选择。

华夏对自己的文明有足够的自信,我们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治理这个世界。

那就是用武力征服,然后用文明教化。

以后那座新大陆上的土民,都是华夏子民。

至于新大陆如何命名,本来老朱想按照习惯,从古籍里挑选一个名字。

陈景恪却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华夏简史》里记载,有一支殷商遗民向北迁徙,最终杳无音信了吗。”

朱元璋马上就明白过来,说道“你是说……”

朱雄英兴奋的道“殷商遗民,着啊。”

“那支殷商遗民渡海去了新大陆,和当地土人结合开枝散叶,形成了现在的土人。”

“新大陆就叫殷洲或者商洲,上面的土人就叫商……嗯,叫殷人。”

“景恪你当年留的这个空白,真的是神来之笔啊。”

陈景恪心道,先射箭后画靶能不准吗,嘴上却谦虚的道

“我当时是为了同化流鬼、靺鞨等族群留下的借口。”

“没想到能发现新大陆,属于误打误撞了。”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多想,这事儿确实是巧合。

主要是,就算多想又能如何?

还能把他抓到诏狱里,使用大记忆恢复术不成?

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朱标却并不看好他们的打算“仅凭这样一条信息,恐怕无法说服世人,那些土人是殷商后裔的。”

朱雄英冷静了一下,发现确实很难。

陈景恪含笑道“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

“咳,只要我们足够强,跟着我们能获得足够的好处。”

“不需要我们去证明,只要丢一个引子过去,土人自会拿出一套说辞的。”

“至于我们的人信不信……出则夷狄,入则华夏。”

“人家都主动加入华夏大家庭了,还能将人拒之门外不成?”

朱标一想也是,自《华夏简史》成书以来。

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土民,拿着其中的记录来证明自家是华夏分支。

并且,他们依照华夏简史的记录,结合自家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进行了深加工。

完善了相关逻辑链条。

你别管是不是真的,就问你看起来是不是很合理?

所以,我们就是华夏后裔,大家是一家人。

等大明在殷洲建立了统治,强大的华夏文明,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以后他们就是殷人,是华夏分支。

现在不过是回归主脉。

所以,殷洲和殷人这两个名字,就此确定下来。

朱元璋又补充了一条“切记,冶炼金属的技艺绝不可流入殷人之手,马匹也是如此。”

朱雄英也说道“对,我们在殷洲立足之前,绝不可让这两样东西落入殷人之手。”

这个规矩在炎洲都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炎洲土人少。

最新小说: 末日高温,穿成小丧尸,技能是种田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觉醒异能穿末世,五个哥哥跪地痛哭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神隐之:龙之印 废灵根,断亲缘,全家跪求弃女回头 万古朝凤 家父是康熙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医品神妃要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