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昏迷又不伤身体?
听到这话,陈景恪非常惊讶,这是朱标能说出来的话?
不过马上他就明白缘由了。
看来朱之事对他的打击,比想象中要大的多啊。
但对于这个要求,他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让人昏迷的法子多,可不伤身体就难了。
别说现在,就算上辈子都很难做到。
一旁的朱元璋也非常的无奈,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问题。
可他更不想因为别的儿子,让朱标背负更多的心理负担。
老大的身体,扛不住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非要有人受委屈,那就让朱桂去承受吧。
想到这里,他声色俱厉的道:“为什么要让他昏迷?”
“面子?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他配拥有面子吗?”
“他考核不合格,不适合当一国之主,就是暂停分封的理由。”
“把这个理由光明正大的拿出来,摆到所有人面前,也让世人看看朝廷的决心。”
这一席话,说的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也激动不已。
“爹/皇爷爷/陛下英明。”
试卷很快就批改结束,勋贵方面除了朱桂其他人都通过了考核。
事实上朝廷的试卷并不难,都是平时上课教的最基本的知识。
只要思想没有问题,都能混个合格。
区别是,有些人具备行政能力,可以自己主导国家建设。
有些人就是妥妥的莽夫,国家行政要交给国相府。
但不管是哪种,都是大明宗藩体系下的一方诸侯王,拥有超然的身份。
至于国相和财政大臣的选拔,也非常顺利,择优录取就可以了。
这一次被淘汰的也不用担心前途问题,后续大分封还有的是机会。
况且,能被选中成为封国高层的预备役,本身就是能力出众之辈。
就算不去封国,在大明也是一方高官。
他们之所以报名去封国任职,是在朝内缺了点助力,想再进一步非常困难。
去封国干几年,回来啥都有了。
就算不回来,在封国也是排在前列的大人物,足以史上留名了。
比在大明蹉跎后半生要强的多。
当然,也有些是想去封国证明自己的能力。
中下级官吏,多是从底层官吏和读书人中间选拔的。
大明六百多万读书人,能出仕的凤毛麟角,并不缺愿意去封国谋个一官半职的。
这就是华夏先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优势。
换成同时期别的国家,想搞大分封,连最起码的人手都凑不够。
“但是,这六百多万读书人,如果朝廷不能给他们解决出路。”
“也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负担。”
“他们拥有一定的见识,很容易就会在民间抱团集结成社。”
“然后形成庞大的士绅群体……”
这是陈景恪给老朱和朱标他们,推演士绅集团形成以及危害的时候说的话。
这种事情在前世很常见。
不少国家获得独立之后,盲目的投入大量资金去搞教育。
最后导致,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这些有知识有见识有理想的年轻人,对社会现状极度不满,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炸毁一个国家。
大明不用担心读书人造反。
可这么多读书人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拼命内卷。
其后果也是非常恐怖的。
明朝士绅集团庞大,与此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