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初八。
距离县城不过十余里远的六家屯中,已是在教中"信徒"推举,正式成为白莲教首的徐鸿儒正端坐于官厅上首处,满脸傲然的听着身旁"师爷"的禀报。
其余人等则是表情各异,不敢随便插话。
经过近几日的临时修缮,本就装修金碧辉煌的"徐府"更是气派异常,众人所在的正堂中更是严格按照昔日"梁山好汉"的传说,摆放了多把交椅。
凡是有资格进入正堂,并且拥有座位之人,皆是在"白莲教"中举足轻重,享有莫大影响力的元老。
但就在昨日太阳落山之前,一群操着外地口音的"南蛮子"突然突破了层层封锁,出现在六家屯外,并受到了"教主"徐鸿儒的热情款待。
眼下,这群"南蛮子"更是堂而皇之的迈入了徐府正堂,被徐鸿儒奉为了座上宾。
"回禀教主,如今我义军所向披靡,各地信徒们纷纷遥相呼应。"
"昨日滕县﹑邹县方向均是传来捷报,这两地已然沦为我义军的囊中之物,收获钱财无数。"
啰里啰嗦的叙述了一大堆之后,瞧上去比前些时日精神许多的陈灿宇清了清嗓子,在正堂众人不敢置信的注视下,缓缓道出了"重头戏"。
"什么,已经拿下滕县和邹县了?"
话音刚落,便有寻常农户打扮,但身材颇为高大魁梧,脸上也颇有些风霜之色的汉子起身惊呼道。
这滕县和邹县虽然也是由兖州府直接管辖,但却更为靠近济宁州,周边也驻扎着一个卫所,官兵人数约莫在千八百人上下。
如今徐鸿儒的"义军"主力大多集中在夏集等地,居然还能如此轻易拿下早已戒严多日的县城?
不知不觉间,这徐鸿儒竟然拥有了如此实力?
一念至此,这汉子便忍不住看向身旁的同伴,脸上皆是流露出了浓浓的惊愕之色。
看样子,他们和身后的"贵人",都低估了徐鸿儒的实力呐。
"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罢了,倒是让诸位贵客见笑了。"
刚刚说话汉子脸上的惊愕之色自是没有瞒过上首徐鸿儒的表情,其嘴角的笑容也是不自觉的灿烂了几分。
如今他徐鸿儒坐拥十万大军,每日都有流民慕名赶来投奔,队伍日益壮大,完全不用担心人员损耗问题。
如此悬殊的兵力,拿下几座平平无奇的县城也在情理之中,对于时局并无太大的影响。
不过倒是更加方便自己"忽悠"南边那群人了。
"任城卫呢?去哪里了?"
尽管知晓眼前的徐鸿儒绝不敢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哄骗自己,但刚刚惊呼的汉子在冷静下来之后仍是忍不住追问道。
这济宁州可是漕运重镇,地位比之徐鸿儒控制下的"夏集"要重要数倍不止。
倘若徐鸿儒能够在"任城卫"的阻挠下,顺利攻克滕县和邹县,岂不是意味着假以时日,这济宁州也要沦陷?
如若此事真的发生,对于大明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昔日辽镇建奴正式宣告崛起的"抚顺之战"。
"面对着我义军主力,任城卫的千余名官兵毫无还手之力,只是一个照面的功夫,便被吓得丢盔卸甲,临阵脱逃。"
"官兵,死伤过半。"
提及此事,陈灿宇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意,但阴冷的眸子中却也涌现了一抹转瞬即逝的遗憾。
那些终日里只会趾高气扬的官兵们虽是如猪狗般毫无战力可言,但己方麾下的义军们同样是些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寻常百姓,且饿了许久的肚子,根本追不上一心逃跑的官兵。
事实上,官兵之所以伤亡过半,绝大多数都是在落荒而逃的过程中自相践踏而死。
即便是这样,这些官兵在临死反扑之下,靠着手中的兵刃,仍对他们义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不过很明显,这等"丧气话",就不用摆在明面上来说了。
"敢问徐教主,未来几日打算谋略何地?"
闻听就连装备精良的卫所官兵们也落了个伤亡过半的下场,正堂中操着浓郁口音的"南蛮子"终是收起了眼底的最后一丝轻视,语气也变得郑重起来。
尽管十分满意眼前几人对自己的态度,但徐鸿儒并没有率先做声,而是扭头看向自己曾在辽镇任职的堂弟。
对于传播教义,吸纳信徒,他乃是当之无愧的"魁首",但论起行军打仗,派兵列阵,他却是一头雾水。
近些时日,全靠着自己的堂弟徐和宇在主持大局。
"如今我义军势头正盛,自是要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兖州府城。"
短暂的思考了几秒之后,身材魁梧的徐和宇便自座位上起身,盯着正堂中央摆放的沙盘和舆图,言辞灼灼的说道。
许是其为人高大,兼之话语掷地有声,竟是令在场众人纷纷点头,似乎是颇为认可其说法。
"那这郓城县?"
没有在意耳畔旁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几名自南方而来的汉子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便有人提出了疑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他们能够被身后的"贵人"选中,亲自来这山东"督战",自然不像旁人那般好糊弄。
起码他们几个,都曾长期在军中任职。
"围点打援罢了。"
"郓城周边的巨野县和嘉祥县都已落入我义军囊中,这郓城县已是孤城一座。"
"待其城中粮草耗尽之时,便可不攻自破。"
像是早已预料到了眼前几人会有如此一问,徐和宇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但其右手却不自觉握紧了拳头,似乎颇为紧张。
实话实说,他刚刚的回答其实是"半真半假"。
郓城县是孤城不假,但"围点打援"却是他在前些时日强攻无果之后做出的无奈妥协。
他也没有料到,面对着周遭流民的围困,这平平无奇的郓城县竟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斗志"。
也不知那郓城知县余子翼是从哪里找来的军械,郓城竟是拼凑出了数十名甲胄齐整的"精锐",兼之百八十名官兵和城中青壮从旁虚张声势,这郓城县竟是硬生生打退了两次流民百姓发起的攻势。
在近乎于一边倒的屠杀下,尽管城外的流民仍是牢牢占据着兵力的优势,但却始终难以重新组织起攻势。
而教中的"精锐"又被分别派遣至夏集和滕县和邹县等地,他也懒得在这郓城县继续浪费时间。
故此便寻了个"围点打援"的说法,堂而皇之的将注意力放到了别处,对于近在咫尺的县城不闻不问。
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