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冷的街道上,夕阳的余辉之下,步履匆匆的阮大铖与一顶瞧上去平平无奇的软轿擦肩而过,全然没有注意到软顶上独属于"通州豪商"的标志。
约莫小半柱香过后,这顶软轿于一座门楣高大的府邸面前缓缓停下,从中走出了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盯着匾额上的"信王府"三个字好一阵失神。
"散了,散了.."
"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当心惊扰了贵人.."
许是老者停留的时间过久,亦或者其乘坐的软轿过于平平无奇,于"信王府"门口当值的侍卫们很快便簇拥着一名面色白皙的小内侍,趾高气扬的走了过来。
天子御驾亲征下落不明,这京师人心惶惶之下,信王俨然成为了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岂容人随便打扰?
"尔等放肆,"不同于绝大多数人面对着信王府内侍的唯唯诺诺,跟在这老者身旁的管家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厉呵声,非但没有半点惧意,反倒是主动上前一步,反客为主的训斥道:"瞎了你们的狗眼,居然敢在修吾先生面前大放厥词.."
"修吾先生?"听闻这有些拗口的名讳,本是气势汹汹的内侍脚步顿时一滞,脸上涌现了一抹狐疑之色。
他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似乎是在哪里听过,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
"先生,您终于到了.."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老者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不耐烦神色的时候,一名身材消瘦的中年人疾步于信王府而出,满脸惊喜的朝着老者躬身行礼。
"钱先生.."
见得此人出面,愣在原地的内侍和侍卫们赶忙诚惶诚恐的行礼,唯恐怠慢了信王眼前的"贵客"。
毕竟此人早在去年的时候,便曾进宫为信王教学,后被阁臣韩爌举荐,成为詹事府官员。
前些时日,信王正式出宫开府建牙的时候,便于第一时间邀请这位"钱先生"担任其王府长史,双方间的关系很是密切。
"刘公公,"看着眼前满脸讪笑的内侍,"钱先生"眸子中涌现了一抹转瞬即逝的鄙夷,随后不冷不热的说道:"修吾先生可是殿下敬仰许久的士林前辈。"
"今日抵京,也是受了本官的邀请而来。"
"你总不会,是想将修吾先生拦在府外吧?"
这些狗仗人势的"天子家奴",眼瞅着信王朱由检于士林间的呼声越来越高,自觉身份也是水涨船高,实在是不知死活。
"钱大人玩笑了,奴婢哪里有这样的胆子.."听闻眼前的老者居然是连"钱先生"都要郑重对待的人物,小内侍脸色顿时煞白,赶忙让出了一条道路,目送着二人离去。
"公公,您瞧那.."
此时,终是有眼尖的侍卫瞧见了软轿上的独特标志,小心翼翼的提醒着眼前的内侍,心中连呼侥幸。
多亏刚刚他没有出头,否则便要倒大霉了。
"通州豪商的标志.."小内侍能够在信王府上行走,自然也不是没有见识之人,瞬间便认出了软轿上的标志。
这通州豪商虽然不似淮扬那些盐贩子们富可敌国,也不像山西那些晋商出手阔绰,但却抵不住人家朝中有人。
这大明朝谁不知晓,曾总督漕运十余年之久,被称作"东林党魁"的李三才便是通州人氏。
"通州..老者.."
像是想到了什么似得,小内侍突然低吼一声,旋即赶忙朝着身后门洞大开的王府望去。
他知晓这修吾先生是谁了,也知晓刚刚的"钱先生"态度为何如此谦卑!
原来刚刚的修吾先生,便是东林魁首李三才!
...
...
"信王殿下.."
灯火通明的王府正堂中,一身寻常百姓打扮的李三才微微躬身,朝着正在案牍后不断踱步的少年拱手行礼。
本来按照规矩,似他这等无官无职的"草民",面见宗室亲王的时候,应当叩首行礼。
但不知出于何故,李三才仅仅是躬身抱拳敷衍了事,而案牍后的少年也全然没有在意李三才的"失礼"。
"修吾先生快快免礼!"闻言,已是在此等候多时,内心愈发焦虑的信王朱由检赶忙摆手,颤抖的声音中满是殷切和激动。
"先生,如今皇兄下落不明,先生有何教我?"
及至李三才落座,还不待总管太监王承恩为其送上一杯热茗,心急如非的信王朱由检便迫不及待的开口,毫不掩饰眼中的渴望。
"呃.."因为没有料到眼前的少年人如此直接,李三才脸上虚伪的笑容便是一僵,下意识扭头看向身旁的钱谦益,并从其脸上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天子音讯断绝,各地百姓人心惶惶,实在于国无益,"轻轻吐出了一口浊气,李三才凝神看向上首的少年,一字一语的低喃道:"为保我大明国本稳定,草民以为信王当仿照正统年间的旧例,监国辅政!"
幽静的王府正堂中,李三才斩钉截铁的声音犹如惊雷,引得少年的呼吸骤然加速,胸口起伏不已。
"先生此言差矣.."尽管内心对于那个位置憧憬不已,但少年却努力平稳着呼吸,故作淡然的说道:"皇兄终究只是音讯断绝,岂可如此草率.."
话虽如此,但少年人的目光却是有些飘忽,径自看向窗外,仿佛能够一眼千里,直达如今矛盾所在的兖州府。
他的皇兄虽然已是大婚,但尚未诞育子嗣,出京前也没有专门留下"诏书",如若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按照"兄终弟及"的规矩,这大明的皇位舍他其谁?
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实在不想贸然出头,捅破这层窗户纸。
毕竟自己的皇兄只是音讯断绝,尚没有更加具体的消息传回。
见信王言语支支吾吾,人老成精的李三才顿时猜出了其心中所想,眼眸深处的鄙夷之色更甚,但仍不忘趁热打铁的蛊惑道:"殿下莫不是忘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呐.."
"草民听闻今日朝中便有翰林上书请愿,料想不出数日便会有阁臣召开廷议商讨。"
"此外殿下生性纯良,孝顺恭顺,宗室和宫中那边均是对您称赞有加,实在是众望所归!"
呼。
此话一出,信王只觉得心中咯噔一声,下意识的抬起头,眼神火热的看向面前的李三才。
这话,可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喜欢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