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何夕开口,他首先问起了辽东的情况。特别是辽东粮食储备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六十八章 回京 (第2/2页)
何夕一愣,只能顺着曹国公的心思往下说,将他设想的放开私人船只跑江南辽东航线,已经木材与大米的贸易循环。
曹国公听了沉思了好一阵子,说道;“这一件事情我支持你。还有我记得今年剿匪有很多俘虏。以陛下的性子,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你可以想想办法,放这些人去辽东,广西,广东,江西福建一带,大概有一两万人的。”
何夕远离京师,消息难免不灵通。一直存在的剿匪战事,似乎也要结束了。大明境内不能说没有土匪了。但是大规模,需要官军围剿的土匪,却少之又少了。
这说明,大明从元朝那里继承的负资产,又清除了一个。
其实,这也与何夕有一些关系。
朱元璋派去剿匪的将领都是一些什么人?说起来都是功臣勋贵,却不适应现在的新环境,或者说在某些地方让朱元璋不舒服,派他们去啃骨头。
这些将领们,自然自己即便立即剿匪成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封赏。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经过何夕一折腾不一样了。
海上贸易这块赚钱,或许有些不知道。但是圈子里该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是那些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处的。其实说起来,大明这些勋臣与朱元璋的矛盾有两点。
第一是政治上的矛盾。比如李善长。李善长最恨朱元璋一点,就是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硬生生地过河拆桥。让李善长成为富贵闲人。
第二是经济上的矛盾。朱元璋对功臣的待遇,功臣觉得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
将海贸上的利益分给勋贵们。不敢说将这些人所有的怨气都消散了。最少是将很多将领给拉过来了。毕竟,对于大多数将领来说,他们是见识过朱元璋的手腕的。哪里有什么非分之想啊。
如此一来,在外剿匪的这些勋臣们,一个个拿出了当年打天下的气力,甚至有人冒着大雨与山体滑坡的风险,奇袭土匪山寨。这种打法,山上的土匪哪里吃得消,纷纷投降。
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发现,海上贸易的利益,也是分先来后到的。现在参与进去的已经有十几家了。但是最发财的还是靖海商号。后去的估计连一杯羹也分不到了。
这才是这些人这么着急的原因。
何夕说道:“多谢曹国公指点。”
曹国公说道:“都是为了朝廷,谈不上。不过,万不可轻视高丽。高丽立国数百年,早有文法。自成一体,而今虽然混乱。但是真要想灭国的话。恐怕要战事久拖不定。如隋唐之征高句丽。不仅仅是天险,还有人和。可破之,但如果要灭高丽,需要慎重。”
何夕听了。有些迷茫。心中暗道:“我可没有想过灭高丽啊。”
不过对曹国公的话,何夕还是理解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高丽已经有了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觉,这样的国家,并非无法覆灭。但是覆灭的时候,是要充分估量困难。就好像历史上,万历年间,日常侵略朝-鲜,看上去朝-鲜军队,一触即溃。但是很多人没有发现的是,朝-鲜义兵,起而复灭,灭而复起。反反复复。虽然有明军作为主力,但是朝-鲜义兵的力量也是不容忽略的。
这就是曹国公所言,立国数百年。早有文法。天险人和的威力所在。
曹国公说了这些话,似乎有些累了。挥挥手让何夕下去了。何夕只能躬身行礼退了出去了。
一出门。戴原礼早就等在外面了。问道:“怎么样?”
何夕摇摇头,说道:“我没有看出来什么。”
戴原礼叹息一声,不再说话。
有些人看似健康,其实内里已经很危险了。有些看似危险,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夕根本没有发现曹国公病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剩下的就不用问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