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章雄文一出 (第1/2页)
第六十章雄文一出
何夕与蓝玉的联名奏疏紧跟着在高丽大捷的消息,飞到了南京。
这些奏疏进入大内地同时。有一份副本也到了官报编辑处。
几年下来,当年地明鉴堂前三甲,各有去处。练子宁成为朱棣的首席谋士。并在北平城外,主持大规模青贮试点,正准备推广青贮技术。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似乎青贮技术只能用在草原上,不能用在农耕区,其实不然。..
其实辽东,北平,甘肃这些宜耕宜牧地地方。才是真正养马地好地方。
只是百姓太多。牧场夺人口粮。
大明对战马,对牛,驴,骡子这种畜力地要求,简直是无穷无尽的。在农业社会还不能利用化石能源之前,畜力与水力就是人类利用最大的力量。所以整个社会大牲口的数量。几乎可以等同与后世国家拥有车床的数量。可以略等于国家实力。
练子宁的办法,降低养马成本。自然哄传天下。成为鼎鼎大名的人物。
而黄子澄更不用说了,可以用官运亨通来说。
而丁显?
而今已经成为官报的主编了。
仅仅是主编。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加衔了。
要知道,官报是秘书监管理的。丁显可以加一个秘书监的官职。比如秘书郎。或者挂一个翰林院的官职。哪怕挂一个内阁的官职,比如中书舍人,也行。
因为这些官职代表了清贵。
而丁显什么也没有。
丁显是有才华,在写文章上,整个报社之中,都是出类拔萃。这才一步步到了主编这个位置上。
但是被朱元璋否定的人。谁敢给予肯定。于是,他而今还是一个白身。
因为官报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主持官报的所有人,本身并没有官职。他们的官职都是挂在其他地方的。主持官报的人,都是以某某官,主持官报,官报主编本身并不是一个官职。
这也是何夕的一个建议。何夕承认,官报的主持者如果不是官员,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代表官府喉舌。但是官报整体上都是官员。将报纸办成衙门。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这是何夕当时的意见。何夕常年不在南京,官报的发展自有进度。不过,朱元璋很注重何夕的想法,也就做出这样的规定。
丁显的才华,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仅仅是这一步而已。
他也想通过官报升迁到其他地方。但是几乎不可能了。
丁显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会一直在官报。直到自己的生命尽头。这对丁显太过残酷了。
丁显自己是这样想,他并没有发现,他或许有一些因祸得福。因为他在官报时间长。写得太多了,对各种文章,更是得心应手。渐渐也有了名声。他不知不觉地也有了影响力。
依托于报纸所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新模式下的所谓名流大家,似乎还没有先例。丁显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他今日与往日一样,看见了各方面的情报。自然也看到了蓝玉与何夕的奏疏副本。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只是久久放不下来。
他想起当日御前决定,心中有一丝后悔之意,但仅仅是一丝而已,很快就被他自己掐断了。在他看来,何夕也不过如此。有今日的位置,不就是因为有安庆公主吗?
他满怀愤懑,匆匆下笔,写了一篇雄文。驳斥蓝玉征日之论。
丁显的文章功底是极好的。他在官报消息又是非常灵通的。看到的东西也多。一下笔就直戳重点。
他抨击蓝玉擅启边衅,为了一己之私利。战事不休。并将蓝玉的各
种私心全部挑破了。并将蓝玉之前各种破事,给翻了出去。还是顺便一笔,将何夕给带了进去。在丁显的妙笔之下,让人感觉,似乎蓝玉所做的事情,何夕都有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