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四十二章傅友德崩溃 (第1/2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傅友德的被动
当黄河北边的百姓知道了黄河南边百姓的日子,他们还会想要让南军过来吗?更不要说,北京朝廷对这一件事情自然是加大宣传。北方百姓无须知道,其中复杂的经济运动。
对他们的宣传很直白。那就是南边如何打过来,他们就会用废纸一样的新钞来换你们的所有。
百姓们自然不乐意了。
再加上,这几年工业的发展,其实对整个北京下辖的所有地区都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山东北部这一片。因为山东原本就是棉花种植要地。而北京纺织业发展,棉花价格飞涨,甚至让印度棉花都到了北京,对于山东棉花,更是引起了一场战争。
所以,不用何夕推广,老百姓都自发地种植棉花。甚至与当地官员斗智斗勇。
无他,何夕也是要确保北京的粮食红线。毕竟,即便能从海外输入粮食,在何夕看来,北京朝廷的粮食储备还是很危险的。否则也不至于每年都要投入大价钱来维持粮价。
如果地方都种棉花,维系粮食价格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最后,河北原本来府县种植的不多,不是不愿意,而是朝廷管得严。而山东都管得松了。毕竟是前线,民心比粮食重要。总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情,动作太狠,让当地百姓投了南边。
这就得不偿失了。
一句话,河北属于腹地了。没有统战价值。而山东属于前线有统战价值。而今也有了效果。
他们的棉花都是卖给北京的工厂。一旦南军打过来,他们可不觉得,南军那边会用北京的价格来买棉花。为了保证自己的棉花,无数山东大汉,自发地购置火器。修建自己寨墙。听朝廷的命令。
虽然这样做,可能有后患。但是何夕还是放开了对火铳等军械的管控。
毕竟,何夕对百姓的要求不一样。
何夕想让未来大明百姓参与到大航海时代,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就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而原本的大明朝廷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安分守己,愿意为朝廷纳粮的。欺负了也不敢反抗的顺民。
而这些顺民承担不起,何夕想要的事情。
当然了,这也是为北京发达的军火产业找市场与效果。毕竟,生产的武器越多,朝廷武器的成本就越低。所有军工厂都是朝廷的。赚的钱本质上都是军费。
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傅友德而今的被动。
手握南军最精锐大军的傅友德,在济南府似乎没有什么动静。
从去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傅友德向后方要的物资,连一半都没有筹齐。其实如果仅仅是没有筹齐,直接傅友德并不是不能进攻的。只要后面的物资能跟得上就行了。
只是他却知道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
负责后勤的齐德亲自给他写信告诉他。后面的物资,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上来,他请傅友德,为国家着想,共度时艰。
傅友德看了这封书信,当时就想杀人。
他第一次感觉到为什么汉初第一功臣是萧何。太有道理了。什么共度时艰,简直是痴人说梦。他能勉为其难,下面的士卒能吗?即便下面的士卒能,但是火药能吗?
没有火药,或者打到一半没有火药了。让下面拿着烧火棍去打仗啊?
那个时候北边的人,可不会体谅国家的难处。
但是傅友德能有什么办法啊?
他杀人能变出来后勤物资吗?维持十几万北伐的军需物资,简直是如山如海。傅友德的家产全部砸进去,也撑不住的。
于是,原本想要先发制人的进攻搁置了。
傅友德本质上还是想完成原来的
计划。他想给后方一些事情,让后方将物资送上来。但是多拖延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徐州铁厂已经开始生产了。每天生产出来的火器直接送入军营之中。但是杯水车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一百四十二章傅友德崩溃 (第2/2页)
而且长江口的战事,也影响到这里。
让傅友德明白,他想等后勤充足的情况下,与北军交战,已经不可能了。
虽然南京方面给傅友德决断权,也就是傅友德想怎么打都可以。但是实际上,傅友德那里有许多选择。根本就没有选择。..
傅友德本人想北上,因为他知道,坐守迟早是守不住的。而今即便能守住又如何?将来一定会出问题的。所以要进攻,要掌握战略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