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章外姓封臣之议 (第1/2页)
第二十一章外姓封臣之议
藩王这边,何夕通过数日的折冲,也算是摆平了。
但是有一个势力,何夕还需要特别对待。
不是别的。就是陆家。
何夕将陆仲亨邀请到家中,相对而坐。
一时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何夕明显的感觉到陆仲亨老了。他此刻也六十上下了。放在后世还不算老。但是在古代,人到六十古来稀,更不要说,南洋的气候,对于这个北人来说,也是相当不友好的。
何夕谈起当年南洋征战的事情,也不胜唏嘘。
何夕最后还是将事情摊开了说道:「这些年在南洋,有没有思乡之情。落叶归根,侯爷难道没有莼鲈之思?」
所谓莼鲈之思,乃是一个成语。却说晋国的时候,有一个大臣每当秋风起的时候,就想起了故乡的莼菜,与鲈鱼。比喻思乡之情。
何夕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想要将陆家迁回大明。
说实话,何夕也觉得自己这一件事情,做得有一些不地道。但问题是,何夕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南洋与西域是不一样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西域就不会是大明的战略重心。
何夕对西域的安排是,不生事。不直接干预。毕竟,燕王所打下来的地方,即便不是朝廷直接统治,也算是大明的市场。大明的工业品自然可以通过西域,源源不断的进入西方。
在何夕看来,这已经够了。
而南洋不一样。
前文说过,对外扩张,是未来大明王朝的刚性需求。这一点上,谁都很难改变。
无他,资本主义诞生之后,帝国主义就如影随形。何夕也没有办法。他借鉴了很多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但是同时,必须承担这个后果。而大明对外扩张的方向,何夕也没有什么选择。
只有南洋。也唯有南洋。
不得不说,老祖宗从河洛地区,一点点扩张到整个天下。中国的版图,从秦汉之后,即便上就固定了。不是不想打了。而是剩下的地方都不好打。
甚至得不偿失。
现在看来,也只有南洋方向,还有云南方向可以扩张。而整体上,这也未必不能合并为一个方向,那就是南洋方向。毕竟缅甸也能说是南洋的。
新州在南洋要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接控制马六甲海峡,掌控了南洋的十字路口。
这让何夕不能让出来。
而陆家在南洋的势力太大了。何夕不收拾一下陆家,派过去新任的南洋总督,估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何夕与陆家的关系也在这个放着的。
何夕收拾陆家,对何夕的声望与内部人心的凝聚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何夕想来想去,最好能与陆仲亨好好谈谈。
陆仲亨也早有准备了。但是听了何夕如此一说,心中还是一愣,叹息一声,说道:「何大人,当初我陆某人可是听了你的话,才辛辛苦苦积攒这一点家业,你现在却说着样的话,实在是------」
陆仲亨满肚子火气,却也不好发出来。
形势比人强,眼前的何夕,他依旧得罪不起了。真不敢撕破脸。
何夕也只能道歉,说道:「陆侯,我也没有想到,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啊。陆侯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说说,我也愿意给一定的补偿。」
何夕说着一句话,也是真的。
如果说没有南北战争。陆家在南洋,也不会是而今的局面。
在洪武年间,虽然说陆家在南洋的势力很大。但更多是经济上的好处,还做不到一手遮天。但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南洋大明官员百姓,根本无
所适从,不知道该选择谁。最后他们只能依附于陆家。
如此一来。陆家的势力自然大涨。
陆家将南洋总督府之中,原本忠于朝廷的势力,全部吞并了。
才有这样的局面。
如果陆仲亨没有这样做,何夕而今是可以选择扶持其他力量制衡一下陆家。但是现在陆家已经明显的尾大不掉了。不拿下陆家,南洋这个据点就不能归朝廷,新州不是朝廷的。大明对外扩张就会遇见问题。
难不成在对外扩张之前,还要先打一场平叛战争不成?
走到这一天,不能怪谁,只能说形势变化太快了。
陆仲亨本来对这一件事情,就有所预料。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情况变得如此之坏。不过,陆仲亨也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一件事情,并不是没有应对。
他说道:「何大人,你没有想过你自己吗?」
何夕一愣说道:「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