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工程自然是雇佣制,招募百姓是要给工钱的。也算是对大明百姓的赈济。
何夕也觉得,南京这边的经济,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时间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南京经济本质上是两种危机,那就是北京资本对南京的剥夺,另外一种,就是工业化对江南优势产业的冲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四十章江南铁路计划的必要性 (第2/2页)
这两者,一时半会都停不了。原因也很简单。
这两件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何夕也无法阻止。
何夕想来想去,先给这些地方加一针营养液。就是何夕现在立即要做的江南铁路工程。给当地引入更多的活力。让更多的百姓有口饭吃,从而熬过这一段时间。
不过,何夕也始终确定。那就是江南地区其实很有发展潜力的。
只要熬过了这个艰难的转型期。江南地方将会有光明的未来。
到那个时候,就不需要何夕做这么多了。
只是单单是江南铁路,就需要不少资金的。
即便杨士奇了解到修建江南铁路的必要性,他依然苦着脸说道:「大人的心思我懂了。只是朝廷手头是不够的。」
何夕说道:「无法,借新还旧,或者专项的铁路债券也是可以的。在江南也建立一个资本市场就行了。」
大量南京方面的企业被拍卖,朝廷自然回收了相当多的资金,大概有一两亿元之多,这是一笔巨款。胜过朝廷一年的岁入,但问题是,这一笔巨款,冲抵朝廷的债务并不会太多。
无非是还了之后,再借一部分而已。别的不说,如果是借钱修铁路的话,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买账。毕竟,交通部因为对铁路经营有管辖权,而今已经成为最富的部分了。
单单说一门生意的话,铁路也是赚钱的。
以铁路作为抵押,发行债券的话,是有人买账的。
而且何夕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铁路债券,何夕是为了一堆铁路债券。这么多铁路,靠朝廷的财政结余,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修好。
而如果发行铁路债券,就能兴起整个大明铁路建设的高潮了。
这一件事情的闸门就在何夕手中。何夕也要看看经济形势,看下面变法推行的情况,从而决定要不要放出手中这个大杀器。从而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但是与北京一样,一个证券市场也是需要的。
杨士奇听了之后,暗暗松了一口气,何夕这些举措还没有超出他的理解范围,这很高。但是杨士奇内心深处,也是有一些不安的。
似乎整个天下,也只有何夕不讲二十多个亿的国债当回事。
不打仗了,将债务给压下去,几乎是所有的大臣的想法了。也就是何夕不大一样。何夕虽然也有将债务压下来的想法,但并不是为了实际的需要,更多是为了应和更多人的心思。
在大明,当绝大多数人认为,朝廷欠有国债,是不体面的行为。何夕也只能想办法将国债压缩到零,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适当的负债,问题其实并不大的。
只是适当这东西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最少在大明这些理财之臣眼中,这个适当等于零最好。
但是这并不妨碍,何夕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他看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大胆的财政政策,虽然最终目的是将债务给压下来,但是何夕并不反对,他在执行之中,让债务有一个上冲的过程。
杨士奇问道:「这一件事情陛下是怎么看的?」
何夕眼神淡然的看了杨士奇一眼,让后者感受到一些压力,但是杨士奇不得不问,因为,这样的政策,如果没有朱雄英的支持,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
问在前面最好。
何夕说道:「你放心便是了。这一件事情,我已经与陛下说过了。」
朱雄英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何夕的金融魔术,但是一来他相信何夕,再者,他也不想与何夕发生冲突。正因为何夕正一步步实现自己退下来的流程。朱雄英才不敢在具有事务上反驳何夕。
毕竟,他担心因为这些事情,引起何夕的心态变化,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而且就朱雄英而言,他对南京是有感情的。虽然他将来也有迁都北京的想法,但是并不妨碍朱雄英想要建设一个富裕的南京。
毕竟,从洪武朝,大明对南京附近府县减免赋税近三十年。南京民心向朱。如果不是朱英雄也姓朱,其余军队打过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打下南京城的。
这种风格朱雄英觉得需要保留。
他不介意为南京,与南京周边的发展砸钱的。更不要说,铁路这种几乎上不会赔本的生意。自然也是敢下手的。
只是杨士奇的举动,让何夕觉得很不舒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