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刚建国就走向了亡国之路&/br>“士大夫?”&/br>“就是那些个士子?”&/br>“他们才是最得利的?”&/br>“这怎么可能?”&/br>一众小崽子简直无法相信!&/br>哪怕是朱雄英这会儿也有些疑神疑鬼的。&/br>他总觉着这里边是不是藏着什么别的知识。&/br>不然为何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等知识呢。&/br>这未免也太神奇了一点。&/br>可任凭这些个小崽子们怎么折腾,胡大老爷总是笑眯眯的看着。&/br>任由他们宣泄着心中的恐慌。&/br>是的!&/br>在胡大老爷老爷看来,这就是恐慌!&/br>毕竟,明明出身皇家,真正的天潢贵胄,按理来说这辈子荣华富贵早就决定了的。&/br>可结果转过头来却被告知,他们实际上不过是吃了点剩饭罢了。&/br>真正大口大口吃肉的,乃是那些平日里他们压根没放在眼里的士子?&/br>胡大老爷依旧那副笑眯眯的模样。&/br>眼见着众人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了,这才缓缓说道。&/br>“你们呐!太小看士大夫的力量了!”&/br>“首先,你们要知道,皇室跟勋贵的发展壮大,靠的是血脉传承。”&/br>“也就是说,只有子嗣昌盛,皇室、勋贵才能传承下去。”&/br>“同时,皇室和勋贵若要兴盛,那么皇室需要国家国力进一步昌盛、勋贵则需要在战争当中杀敌立功!”&/br>“可反观士大夫呢?”&/br>“他们这个阶级,传承一方面既靠血脉,但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种传承方式,叫师生。”&/br>“一个读书人,一辈子哪怕按少了算,也能轻轻松松的教出几十名弟子。”&/br>“而他的弟子,之后还能有弟子!”&/br>“如此一来,几十年的功夫,就能形成一个同门师兄弟抱团的小集体!”&/br>“再加上同乡、同年之类的关系,这加在一起是何等恐怖的关系网?”&/br>胡大老爷看着惊讶的一众小崽子,一针见血的说道。&/br>“最恐怖的是,皇室、勋贵不可能一味的提升实力,因为没有那么多战争让勋贵立功,国力也不可能一直增长。”&/br>“但是三年一届的科举却一直都得照常进行!”&/br>“那么,你们想想,是不是士大夫阶层的势力就会一直急剧扩大?”&/br>众人哪怕表情再怎么委屈,这会儿终究还是得老老实实点头。&/br>因为他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br>眼见着这帮小崽子听进去了,胡大老爷再次往嘴里扔了块点心,几口吃下去以后,他才笑眯眯的说道。&/br>“官场,被士大夫把持以后,那么紧接着,这些士大夫便开始牟利了。”&/br>“毕竟,谁不想给自家谋点好处呢?”&/br>“这不,老家当地的父母官,是同门师兄弟或者同年或者其他关系都无所谓,反正都能联系上。”&/br>“然后,稍微照顾下,给自家谋划个几千亩地,简直不要太简单。”&/br>“而对于那些官员来说,这种事儿压根不费吹灰之力。”&/br>“因为,伱在我老家为官,你帮我,那我便找你老家的父母官,帮帮你嘛!”&/br>“不过些许人情往来,这好处便吃下去了!”&/br>“关键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官场老手,如果不是皇帝派专人用心查,你压根不知道当地发生了什么。”&/br>“因为明面上,绝对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问题。”&/br>朱雄英听到这儿,小拳头攥得都快出水了。&/br>整个人绷得紧紧地,一张小脸上更是明晃晃的挂满了怒火。&/br>可胡大老爷却仿若看不到一般,继续悠哉悠哉的说道。&/br>“然后呢,占据田亩、少缴或者干脆不缴税赋之后,这个阶层便把目光看向了皇室和勋贵。”&/br>“毕竟,光欺负百姓,那终究是有个尽头的嘛!”&/br>“而且,压制住了皇室、勋贵之后,他们才能更加方便的捞好处啊!”&/br>“好巧不巧呢,这朝堂上九成的人都是士大夫!”&/br>“他们把持着言语通道,一个劲儿的说武官都是狗屁,穷兵黩武的帝王不是个好帝王。”&/br>“同时,一个劲儿的宣扬轻徭薄赋、天子垂拱而治等等!”&/br>“最后的结果呢?”&/br>“那便是文恬武嬉、天子彻底成了一介泥塑木胎的菩萨像!”&/br>“武官不敢管,也没能力管,天子压根管不了甚至都不知道天下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br>“最后,任由这帮子毫无底线的士大夫捞得盆满钵满、捞得怨声载道、捞得饿殍遍地!”&/br>“这时候,他们会后悔麽?”&/br>“不会的,他们会站出来劝说天子,下个罪己诏,然后减免赋税、赈灾!”&/br>“随着这么一弄,天子的名声彻底没了,反倒是减免的税赋和赈灾的钱粮,进了他们的口袋。”&/br>“最后,亡国灭种之后,他们换个皇帝照样当官儿!”&/br>“历朝历代,莫过如此!”&/br>“就好比现在朝堂里不还有人是元朝时的官儿,士林之中也有不少人记着元朝的好?”&/br>“他们为何如此?”&/br>“因为他们在元朝的时候,真的过得比现在还舒坦啊,他们凭什么不惦记元朝?”&/br>朱雄英听到这儿,彻底忍不住了,直接站起来板着小脸问道。&/br>“胡公,我大明也是如此?”&/br>“那岂不是说,长此以往,我大明也会走向亡国之路?”&/br>这话,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br>而且,平日里这种话哪怕是在家都不一定敢说,更何况还是在宫中呢。&/br>可偏生,这问答的二人,一个乃是朱元璋最疼爱的好大孙,另一个则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老兄弟。&/br>这儿主打的就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br>因此胡大老爷毫不犹豫的答道。&/br>“没错,看似如今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就是如此!”&/br>“大明迟早会走上这条路的!”&/br>“这是无可避免的!”&/br>“理由方才本官已经说过了,三年一届的科举,你总不能不要吧?”&/br>“你皇爷爷给予读书人的税赋优惠,那可是免税啊!”&/br>“他们名下的田亩都是不用交税的!”&/br>“那么以后大明的财税必然会出问题。”&/br>“再加上这些官吏在老家配合当地父母官横征暴敛、欺上瞒下,这不就是历朝历代的翻板嘛?”&/br>胡大老爷这话一出,朱雄英彻底茫然了。&/br>这大明才刚刚建国呢,这就走向亡国之路了?&/br>(本章完)&/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