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大明,终还有忠臣孝子 (第1/2页)
大明,即便将亡,也是有一些忠臣孝子的!
历史上,崇祯煤山上吊殉国,举国震惊,随后两京十三省的几千臣民跟着赴死,甚至还有举家殉国的。
虽然有些迂腐愚忠,但也可歌可敬。
“几位爱卿,你们谁可领总督之职,谁可领兵部尚书?”
崇祯缓了半天,终于嘶哑开口,他目光落在仅剩的几个大臣身上,眼角余光却是停留在周显身上。
周显文武双全,五感灵敏,瞬间就感觉到了崇祯的目光。
他还以为是自己干掉了魏藻德后,让崇祯起了异心,便偷偷摸摸的将门闩藏在身后。
随后,一副没事人似的,也扭头看向中间的几位忠臣良将。
其实,他对明末的历史不算太了解,可穿越过来后,有了原身的记忆,对许多事物都有了更多的见解。
比如,兵部尚书张缙彦,这是实打实的误国奸臣,他明明已经收到闯贼大军直袭京城的消息,却一直隐瞒不报,城破后立刻投降闯贼,后来更是投了满清……
实打实的三姓家奴。
好在,他现在已经横尸地上,死的不能再死了,也难怪崇祯要找新的兵部尚书。
又如现场还站着的这几位。
周显虽然从没见过他们,但只一眼,却能一一认得出他们的名字,以及历史上的功过评价。
【看来这便宜岳父麾下也不是没有忠臣良将,只是独宠那些好大喜功之辈,如魏藻德这样的有才无德之辈,虽然贵为状元,但品性真不咋滴,祸国殃民倒是挺拿手……】
【说是为大明呕心沥血十七载,但大明却每况愈下,以至于闯贼兵临城下,真是可怜又可恨!】
周显心里的一番话,却是让崇祯脸色一滞,又羞又愧。
但经过周显的心里活动,崇祯也知道了在场几位大臣的功绩美名。
“左都御史李邦华,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兼总督军务诸事。”
“兵部侍郎王家彦,着升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城守卫事宜。”
崇祯果真毫不吝啬,一上来就提升这两位的职位,同时提拔为内阁臣子。
不过,这二人的确可堪大用。
李邦华一生清廉,为人刚正不阿,乃是四朝元老,一直操练军士,提升两京军士战力,但因为触碰了一些人的利益,被奸佞陷害,一直郁郁不得志,即便后来重新复官,也无实权。
王家彦则是个实干派,崇祯十五年时,后金大军入关烧杀抢掠,他受命前往军营协查防务,一直风雪无阻,深受军士们的爱戴和尊敬,论功早该升了。
“臣等,领旨!”
李邦华二人愣了一下,随后双双跪地谢恩。
崇祯随后看向身后的几个太监,淡淡道:“王德化,着升你为监军,全力辅佐两位爱卿。”
“奴婢万死不辞。”
王德化颤颤巍巍的跪下领旨。
周显却是听得一阵摇头。
【东厂厂督王德化,这老太监可不是什么好货色,闯军进城后,宫内的宦官宫女奋起反抗,宁死不降,唯独这王德化,不但开门投降,还摆出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样,怒骂同样投降的朱纯臣等人……】
【何况,太监监军本就荒谬,以王德化的性格,必定忍不住指手画脚,到时候……】
【一个御史大夫,想登城抗敌,却被王德化驱赶下城头,一个兵部士郎,巡查防务却要收到王德化的辖制,寸步难行……】
【这二人,即便一腔热血,也难逃以身殉国的命运!】
……
崇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却办了坏事,但金口玉言,想反悔是不可能了,只能道:“这次守城之战,朕亲自出宫,与城内百姓共同御贼。”
“陛下……”
其他大臣听得一惊,作势就要劝阻,可没等他们开口,李邦华和王家彦二人却是一脸欣喜::“陛下英明!若有陛下助阵,我军必定万众一心,击退闯贼!”
周显也是有些意外。
【糊涂多年,真是难得英明一次,只要皇帝肯亲自登城楼,不仅能增加守城军民的士气,王德化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崇祯暗松一口气,严肃道:“朕意已决,几位爱卿不必多言,照做便是。”
“李卿、王卿,你立刻拿着朕的手谕换防,朕随后就到。”
“王德化,速调东厂人马,随朕前去这些贼子府邸抄家!”
最后,他突然看向周显,意味深长道:“贤婿文武双全,跟随朕一起去吧。”
周显看了一眼周国辅,后者不得不点头答应。
周显这才道:“臣遵旨!”
……
……
崇祯似乎经历了这场血腥洗礼后,骨子里觉醒了老朱家的狠劲,不但吩咐东厂的太监分成几路人马去抄家,更是亲自挂帅,专挑一些重臣的府邸而去。
他倒想看看,平时满口忠义的好臣子们,是否真的如周显说的那般,中饱私囊,祸国殃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第2章 大明,终还有忠臣孝子 (第2/2页)
第一站,便是首辅魏藻德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