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以后到了藩地之后,会努力治理那里,争取让大明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朱慈炯出声回答着。有关朝廷对于藩王新制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但毕竟是三代之后的事情,加上他年纪还小,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现在应该去操心的。
“呵呵,有志向。但不知炯儿对兵事是如何看的?”崇祯再度开口问着。
“兵事?儿臣也喜欢舞枪弄棒,如果有可能,儿臣愿意提枪上阵,杀败所有大明的敌人。”朱慈炯一边说着,眼中还有着兴奋之意。
朱慈炯喜欢兵事,这是发自骨子里的。或是很多有志男孩在小的时候,都有过当大将军的梦想。
事实上,朱慈炯之前就接触过兵事,只是被搞砸了而已。但败的并非是他,所以这个失败对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好,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崇祯同样欢喜的说着,然后在笑过之后,这才缓缓而问,“炯儿,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领兵上达战场,你可愿意?”
“儿臣...儿臣还小,还想多跟着先生学习一些知识,长大之后再说。”面对这个问题,朱慈炯突然变得犹豫了起来,过了一会,这才支支吾吾的说着。
虽说朱慈炯已经十四岁了,可在崇祯眼中还是一个孩子。尤其是父亲的威压之下,他只要一说谎,崇祯马上就可以感觉出来。
朱慈炯说假话了,不用问,崇祯甚至都知道是何人教的,定是那些先生们。
之前有过一次带兵,兵败。朱慈炯还小,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但那些先生们却知道,这是三皇子身上的一个污点。如此便会有意教导,短时间不要在想着接触兵权,如果有人问及,也要学会说不。
显然,朱慈炯这是记下了,所以说出了先生教他的那一番话。只是可惜,教的就是教的,并非是他发自于真心而说,这才一眼就被崇祯给看破了。
“炯儿呀,父皇认为你可以尝试到军队锻炼一下,之前的大明多灾多难,文官贪财、武将怕死。父皇尽管十分的勤勉,奈何的是最后一个知晓的。百姓们过得苦呀,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举杆而反,使得大明差一点就因此而亡。”
忆往昔,崇祯的脸上全是忧伤与愤怒。
大明有今天,固然有崇祯性格上的优柔寡断、犯忌多疑。但
一个当政者,竟然都不知道
“好在的是,上天垂怜,把大元帅送到了京师,送到了朕的面前,大明这才得以拨开云雾见青天,才看到了复兴的希望。炯儿,大元帅是很厉害,但只有一个大元帅是不够的,天下之大,还需要更多的可以信任之人去管理才行。”
“如今你的皇长兄已经去了应天府,负责着中原与部分南地的安全。而你现今也长大了,朕希望你也可以为国分忧,你愿意吗?”
崇祯说的是情真意切,他已经想通,与其把权力交到外人的手中,那不如交到自己的儿子手里。纵然就算是真出了事情,那也是家里的事情。
倘若他们真有能力,有一天推翻了自己,那是他们的本事。至少这个天下还是姓朱,皇族依然还是在他们的手中。要远比被外人占了去、夺了去要好。
崇祯不知道的是,当他这么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对自己的儿子有了猜疑之心,只是此时他还不想去正视罢了。
这同样也是朱常武的另一个用意。
与其让你天天来猜忌我,那就把你的两个儿子都给拎出来,来分担火力。
如此一来,崇祯犯忌的人就变成了三个,找朱常武事的机会也就变成了三分之一。
朱慈炯哪里会想到这些?
此时,他感受到的就是父皇的真诚,感受到的就是父皇对他的期许。
他原本就对于当将军就有很大的想法,之前是先生告诉他,身为皇子,尤其还不是太子的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去触摸兵权,因为那会是一个禁忌,真这样做了,很可能会惹火烧身。
现在好了,这是父皇主动要求的,那他又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至于说以后先生问起来,就直接说这是父皇的旨意,他不敢抗旨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