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获得的财富,别说赈济一个山东兖州府,就是三五个山东省,那都绰绰有余。
这次让他们先交点利息!
因此稍微琢磨了几秒钟之后。
魏宁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
“很好!”
“等回京之后,本官就会向杨阁老上报一下诸位的贡献,有诸位的配合,那看来此次山东赈灾一事定能够顺利完成。”
“只是不知道需不需要本官跟随着你们几家的船只北上山东?”
听到魏宁回京之后 ,会在杨涟面前为他们美言几句,几名粮商那叫一个兴奋。
做这么多贡献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想要在东林党顶层的大佬面前露个面子。
因此对于魏宁跟船的说法。
几个人是不停摇头,连连摆手。
“如此辛苦之事,怎能让大人您亲涉其中,这不是嫌弃我们几个做得不够好吗?”
“您就放心的在南京城歇着,等候我们几个的消息,如此琐碎之事是万万不敢让您劳神的。”
“此次粮船北上,我们几家自行出人出力,不仅保证粮食运送到兖州府各个受灾的地方。”
“而且每至一地,必定宣扬大人您的功绩,让山东之民都知道是大人您的功劳,才让他们有口饭吃。”
……
这场所谓的“谈判”,从头到尾全部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刻钟。
倘若把这真实时间记录上去,那估计是大明王朝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一次。
而且结果让魏宁极其满意。
虽然在杨涟会亲手过问操持这件事情之后,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应当地变得简单。
但事到临头,魏宁还是觉得有些过分轻松了。
几家粮商不仅对山东兖州府的旱灾进行包圆,保证直接运送粮食,直到形势稳定。
而且还不用魏宁跟着跑,他只要待在南京城,他为山东一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就能在那边的百姓心中传扬。
又不费力气,还做得很完美。
自己就相当于来江南这边遛了一圈,然后露了个脸,接着等回京之后就能捞上一大笔功劳。
夸张!
着实是令人惊叹。
怪不得杨涟费了那么大力气,就得把自己往江南这边安排。
这简直白给!
心情大好的魏宁,甚至都不再维持先前高冷傲然的人设。
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些笑容。
对四个人拱了拱手。
“诸位此次的配合,本官心里记下了,话不用讲的太明白,日后自有分晓!”
几名商人一听,喜悦顿时涌上心头。
好家伙,魏大人这话,岂不就在表明承了他们几个的情吗?
那这波大出血出的是相当值得。
就以这位魏大人的架势,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将来东林党的高层人物。
他们这花点小代价,和魏大人打好关系,日后还不是十倍百倍的把财富赚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