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大明之崇祯大帝作者:檀芸
正文182.第182章新科进士
在左良玉部被全歼之际,清军兵临江南前夕。!
崇祯十八年的恩科会试结果在迟延一天后正式公布。
南直隶松江府人夏完淳高会元,年仅十五(男子记虚岁)已连两元的科举神话顿时引起了江南士民莫大的关注。
接下来的殿试,内阁会意,将夏完淳的名次放在了前三,由朱由检钦点一甲三名。
朱由检自然是钦点了夏完淳为头名状元。
如此,在崇祯十八年,战火即将燃遍长江流域时,大明第三位连三元的少年英才诞生!
光华日报更是增刊发,头版头条写明:连三元少进士,投笔从戎真状元,这样的章。
科举化在大明早已是深入人心,是士绅百姓都已接受的制度,关注度素来最高,尤其是在江南这种风盛华的区域。
朱由检让夏完淳连三元,便是通过科举的深入人心,让江南士绅百姓把对三元状元的关注转移到近卫军。
让天下读书人都明白,连新科状元,甚至是连三元这样的大才子都加入了近卫军,都投笔从戎,为大明之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
作为一名怀有抱负的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加入近卫军。
这种号召作用自然朱由检自己苦口婆心地劝要好得多,而且也能很有效地引导大明风气。
除此之外。
连三元这样的事在科举被过度推崇的当今时代,已经是一种祥瑞的象征。
朱由检有意制造这样的祥瑞,也是为了安定江南之民心。
开恩科,利用恩科安定天下士子心,并吸引北方士子南迁,同时借此再做一波正能量的舆论攻势,是朱由检在准备抗击清军前的一个小插曲。
在朱由检与在京武重臣亲自出席为新科进士筹办的琼林宴时。
黄得功与袁继咸以及刘肇基三人全歼左军的捷报的消息刚巧递送进京。
“诸位皆是饱读诗书,胸怀天下的有志之士,皆当今人杰,有的已在军担当一份家国重任!”
朱由检亲自举杯站在鎏金宝座前,对眼前的三百余名新科进士说到这句时,有还未在军履职的士子不由得红了脸,似乎有一种未能做天下先的羞耻感。
而已在军履职的士子们则将腰杆挺得更直了些,头戴冠服的他们似乎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