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下令全军,昼夜疾驰,追上他们,杀光他们”,都什豁尔狂吼。清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歼灭自己的友军,这是对自己的侮辱,非报复不可!
一万骑兵昼夜疾驰,终于在二天后追上了达斡尔人。巴雅勒布哈见状唤布尔赛、贝保、齐诺、满岱诸台吉,“我带三百骑拦住追兵,你们快撤”。
“姐夫”,“额祈葛”,“叔父”……众人还要再劝,巴雅勒布哈将手一挥,沉声说道:“此乃军令,违者立斩。快走!”
众台吉只得引兵而退,巴雅勒布哈则气定神闲地率三百骑于马上取弓射出回马箭,迟滞卫军。达斡尔人是蒙古塔塔尔部的后裔,老祖先塔塔尔人以善射著名,时至今日,在蒙古各部中依然以箭法称雄。
“嗖~嗖~嗖~”箭如雨下,射倒了一批卫军。可毕竟只有三百人,阻挡不了敌人的马蹄。
“勇士们,随我冲!”见敌人靠近,巴雅勒布哈将牙一咬,率军杀向敌人。他已下定必死的决心,决心以自己的牺牲保全部落的实力。
一万卫军迅速包围了这三百骑。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武勇都无能为力。很快,大清牛录章京、达斡尔德都勒部穆昆达便血染疆场。
——
科尔沁郡王都什豁尔率军继续往北,却再未发现清军的骑兵。行至赫图阿拉城下,原以为会有场硬仗,不料竟然一个守军皆无,走进城内发现岂止是守军,就连百姓也没寻到一个。初时还以为是敌人的诡计,可在北城外发现了很多百姓丢弃的物资,方才知道清军已经将阖城军民迁往宁古塔了。
不死心的郡王又去赫图阿拉西边的佛阿拉城转悠。此城在满语中意为“旧岗”,乃努尔哈赤在“建州老营”废址上所建,建有外城、内城、栅城(套城)三层。努儿哈赤迁都赫图阿拉后,此城便废弃不用,但依然居住着两千八旗百姓。都什豁尔想在佛阿拉城中捞点便宜,不料亦是座空城,空荡荡的,连个人影皆无。
“呸!晦气!”都什豁尔气得骂骂咧咧。
“王爷,再往西便是灶突山,城里的百姓不会是逃到山中去了吧?咱们不如入山搜一搜?”郭尔罗斯伯扎尔布建议。
“有道理,进山搜,看有没有什么收获”,都什豁尔来了精神。
灶突山,当地人称“呼兰哈达”,因为形似烟囱,又名烟囱山。卫军在灶突山并未发现有人隐藏,可在灶突山对面的启运山上却发现有一支清军驻守。守山的是清一等侍卫郎坦和他的三百部下,他不能走,山中有大清的永陵。同样没走的还有三十名守陵人,这些人大多是努儿哈赤的母亲喜塔拉氏的族人,守陵有责,明知不敌也拿起了刀枪。
三百多人对战一万人,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如狼似虎的卫军很快便攻下了启运山和永陵。
“皇上,奴才尽力了!”面对着蜂拥而来的卫军,郎坦绝望地抽出腰刀,往脖颈处重重一抹,血溅陵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