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前厅,就听到里面很是热闹。
等李景孝等人一出现,立马就成了焦点。
不过李景孝肯定是先向贾政这个准岳丈行礼。
贾政看着李景孝一身景袍,长相正气、英武,笑的那叫一个和蔼可亲。
扶起李景孝,拉着他的手,先介绍贾赦。
李景孝虽然不喜欢这家伙,但嘴上却好话连连,礼节上也是丝毫不差。
贾赦对这个侄女婿,也是满意的不得了。
更别说,他还惦记着李景孝手里的丹药。
而且今天要不是李景孝过来,在场的这些老亲、老关系,不可能来这么多。
之后兄弟俩一左一右,带着李景孝一个个认识在场的宾客。
第一个介绍的是牛继宗,这也说明当年的八公之间,已经是镇国公这一脉成了领头人。
不过这也正常,牛继宗身上承袭一等伯,虽然也是伯爵,但加了个‘一等’就说明他身上是有军功的。
柳威、侯亮也是一等子,同样上过战场立下过军功。
这三人就是八公里,仅剩的,可以拿出手的当家人了。
又和其他人认识之后,李景孝忽然想到,保龄侯史鼐和忠靖侯史鼎并没来。
这兄弟俩可是贾母的娘家侄子,这时候不上门,就有意思了。
保龄侯史鼐在李景孝眼里就是个废物,但忠靖侯史鼎就不一样了。
史家祖上就是侯爵,而且人家是世袭,可惜三代之后,子孙不争气,就‘世袭’两个字的珍贵了。
史鼐这人既不会经营之道,做官也和贾政一样糊涂。
也就史鼎还有些本事,早早就向隆德帝靠拢。
而史鼎和史鼐的关系应该不好,对史湘云这个早逝的大哥的女儿,也很冷淡,甚至是漠视。
史湘云亲爹是史家第三代长子,继承了保龄侯爵位。
可惜早死,爵位由老二史鼐继承。
全都介绍完,自然是先吃饭。
在场的人有之前李景孝结婚时,就上门喝过喜酒,也有今天才认识的。
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景孝号称酒仙。
牛继宗甚至说,等年末藩属国和番邦进京朝贡时。
理藩院、鸿胪寺的人,保管会上门求着李景孝,帮他们招待外臣。
对草原蛮子来说,只要喝酒、射箭、摔跤都赢了他们,这才会安分下来。
李景孝哈哈笑着,说没问题。
他这种人,绝对是大天朝主义者。
不仅要打服周边小国和草原蛮族,就连其他方面,也要让番邦认输,心里才痛快。
不知不觉就晚上9点了,再晚点,京城就会宵禁。
虽然宁国府有的是地方可以住,但既然喝酒喝不过,再喝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
今天的目的,本来也是认识、认识李景孝。
一顿酒下来,发现他其实挺好说话,人也谦虚、懂礼。
还知道尊重年长的人,对李景孝的好感自然不低。
等客人全送走了,李景孝也打算和贾赦、贾政告别。
却不想贾珍却一把拉着他的胳膊,笑着说道,“景祐稍待,选几头辽东的野鹿、傻狍子带回去,给家人也尝尝。”
贾赦、贾政听到这话,不由点点头。
笑着说道,“景祐,东西虽然不珍惜,却也是珍哥儿一番心意,再等片刻便是。”
李景孝对此也没客气,道谢几句,陪着贾赦和贾政又闲聊起来。
至于贾赦暗示,想买几颗三玉露丸。
李景孝也没直接拒绝,而是低声说道,“大伯不知,玉露丸只能保存五六个月。
而且保持不当,药效损伤的更快。
若是府上谁病了,找个人去告诉我一声,我让人送药上门就是。
若是老太太,小婿亲自过来诊脉。”
贾政满意的点点头。
贾赦心里却有些发苦。
李景孝都这么说了,再说他的不是,傻子都能猜到,自己别有用心。
可是一想到一颗三玉露丸,要是买去边郡,就是几倍、甚至十倍的利润。
贾赦心里又有些不甘心。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现在都不知道,边军中有谁伤了、病了。
要是买下来,几个月都找不到需要买的人,等丹药的药效都没了,那不就浪费银子嘛。
暗道这事还不能急,等到元春嫁过去,自己也已经派人去联系边军中的老关系。
先搞清楚谁想要,愿意出多少两银子才是正道理。
笑呵呵的不再提这事了。
搞得李景孝都怀疑贾赦是不是转性了。
刚才他都在脑海里,想了好几个再次拒绝贾赦的借口,现在全用不上,反而有些意外起来。
没一会十几个宁国府的仆役,牵着5头梅鹿、5头傻狍子来到了前院的院子里。
李景孝暗道,没想到贾家每年从辽东,能带回来这么多的野味。
想想也对,十几年后,贾家都没落的不像样了。
辽东的庄子,每年还送大鹿30只、獐子50只、狍子50只。
野猪20头、去毛处理过的生猪20头、什么龙猪、暹猪40头。
就这样,贾珍还说,东西比往年少了很多。
而且这种少,是逐年变少。
或者两三年,就少一部分。
可见,此时贾家从辽东运过来的野味,至少是数倍于十几年后的数量。
李景孝见这5头鹿、5头狍子膘肥体壮,暗道这一路上运过来,携带的粮草肯定也不少。
否则走这么远的路,没照顾好的话,这些野味早就瘦的干巴巴了。
加上这一路消耗的人力、物力,这里面的消耗,说不定已经抵得上每年送来年货的价值了。
难怪一头草原上的牛羊,到了京城,价格翻几倍。
可见宁荣两府,确实奢靡太过。
贾琏却看出了李景孝脸色不虞,暗道景祐从小道观中长大,看不惯权贵之家的奢靡浪费也正常。
忙笑着解释道,“景祐,别看东西两府每年接受北边庄子的孝敬不少。
可实际上,这些大鹿、狍子什么的,若是在京城里自己采买。
价格得翻一两倍。”
李景孝不由诧异的看向贾琏。
而贾琏心里则暗道,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
笑着继续说道,“可若是自家从北边的庄子运过来,少说也能节省两三千两的银子。
而且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庄户主动进山抓捕的。
每一头,都能抵扣庄户半年,甚至一年的租子。
对庄主、庄户都是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