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主动出击
李景孝本身也需要人当帮手,思索一番正想答应。
但话到嘴边,忽然心里猛地一惊。
想起了,这该不会又是皇帝和太上皇的一种试探吧?
武将喜欢用自己人,这很正常。
用的人还是兄弟子侄,外人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一人得道,整个家族获益,古往今来都这样。
可要是自己让牛展鹏进了殿前司马军当虞侯,就说明自己的意识里,有拉帮结派的想法。
更别说,还是殿前司这种拱卫皇城,皇帝近前护卫的军队,就更忌讳小团体。
李景孝暗骂自己糊涂,还好反应的快。
笑着对牛展鹏说道,“我刚来殿前司,情况都没摸清楚。
这要是忽然调你进马队,必然会让其他虞侯、都虞侯们人人自危。
与其在我这边想办法,还不如老老实实多练武。
将来真要出征,调你进大军,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可你要是武艺不精,给你机会都掌握不住。
万一有个好歹,我可不想被你爹记恨一辈子。”
牛展鹏郁闷的点点头。
话都说的这么直白,自己还要进入马队,那就是强人所难。
那就不是向李景孝靠拢,而是得罪他了。
牛展鹏走了后,消息果然很快传到了隆德帝和太上皇耳朵里。
父子俩对李景孝的做法很是满意。
但李景孝其实有点反应过头了。
要是不信任他,不可能父子俩商量之后,还升他为殿前司副指挥使。
更不可能让他统领殿前司1千马军。
说白了,皇帝和太上皇都希望通过高官厚禄,拉拢李景孝。
顺带着通过他,稳住和维护贾家和其他勋贵们的关系。
所以让牛展鹏进马军,太上皇和皇帝都乐见其成。
不过李景孝谨慎行事,也不是坏事。
以他的能力,其实不缺加官进爵的机会。
就怕他年轻骤然登上高位,开始跋扈自满起来。
所以说,功利心肯定要有,但绝不能太重。
当然李景孝这种开挂的,说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多少人才华横溢,却缺一个伯乐,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埋没在市井中。
历史上造反所需要的人才,其实一县、一府就足够了。
刘邦靠沛县,朱元璋靠凤阳。
所以说,你周围不是没人才,而是大家都没机会。
——
李景孝坐在公堂上,正打算把2个都虞侯、10个虞侯召集过来,交代一声训练的事。
就见蒋六走进来拱手说道,“大人,小蓉大爷来了。”
李景孝点点头,正好有事找他。
自从灭了猫脸太婆和十几只黄皮子,连升四级后。
李景孝心里开始惦记上,京城里的巫婆。
这些人养小诡,在京城为恶,赚黑心钱,不仅是升级的经验。
为民除害也算功德一件。
顺带着,这些人多年赚到的黑心钱,正好便宜了自己。
看到贾蓉时,这小子已经穿上了从八品的绿袍官服。
虽然官职小,但一上任就是从八品,不知道会羡慕坏多少人。
科举殿试一甲三人,状元、榜眼和探。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则是赐‘同进士’出身。
先在翰林院待半年,又在六部和其他衙门实习一段时间。
选官时,一甲三人,状元直接从六品。
榜眼、探正七品。
二甲多是正七品和从七品,少数正八、从八品。
至于三甲,一律从八品起步。
等于贾蓉现在的官职,已经比肩三甲进士了。
当然,贾蓉这种授官,前途和上限比起进士差很多。
但真正能升到四品,三品以上的进士,其实也很少。
大部分二甲、三甲进士,一辈子都在五品以下打转。
可对贾蓉来说,以宁国府的人脉关系,稍微立点功劳,很容易就能升到七品、六品。
要是二十几岁,就能做到五品官,今后贾家肯定拿他当顶梁柱。
对贾蓉招招手,这小子忙一脸笑容的走近,点头哈腰的伺候在一旁说道,“大人,您有事只管吩咐。”
李景孝点点头,让他再凑近一点,附耳小声说道,“你姑丈我虽然因功而升到三品。
但嫉妒,想害我的人肯定不少。”
贾蓉心里一紧,自己的前途,可全靠姑丈了。
顿时咬牙切齿的说道,“姑丈您说是谁想害您,我这就带人去弄死那王八蛋。”
李景孝听到这话,还真有点意外,笑着拍了拍贾蓉的肩膀。
“胡闹,官场哪有什么你死我活,全是人情世故。”
这话就是胡扯,国人对待政敌,向来是你死我活,没半点商量的余地。
但凡心里还有一丝‘你好我也好的幻想’,那只是一时打不垮对方。
李景孝这是不想看到贾蓉胡来,害了他自己,还连累到自己这个姑父。
所以李景孝宁愿贾蓉良善一点,只要能把交代的事情做好就成。
贾蓉其实也不是个心狠手辣的,相反,这小子性格很懦弱。
会说刚才那番话,完全是因为,这小子看到了希望。
但这希望全靠李景孝,所以谁对李景孝不利,等于坏了贾蓉的前程。
这才犹如对待敌寇一样,对待那些要对付李景孝的人。
眼看李景孝这么说,贾蓉顿时就怂了。
尴尬一笑,揉揉鼻子说道,“姑丈,您是不知道,自从得您看重,带在身边听差。
侄儿在东西两府,那是第一次活的像个真少爷。
便是祖父,都第一次让人来夸奖侄儿几句,您对侄儿不仅有提携、知遇之恩。
谁要是想对付您”,说到这,贾蓉的表情再次凶狠起来,“那就是断了侄儿我的前程。”
李景孝倒是能理解贾蓉这想法。
这小子别看是宁国府嫡长子,还是唯一的子嗣。
但他爹贾珍平时对待他,动辄打骂,还羞辱他的人格。
原著里,贾珍让下人往他脸上吐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