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
“一画三揭,倒装裱!”
古代真正的画技大家,落墨之时,笔蕴雄劲,可以让墨水渗透下去,却又不散开。
这便是华国古代的成语,力透纸背的含义,堪称画技极致。
“三分画,七分裱。”
画师是最好的画师,可要想将一幅画装裱好,可能比画一幅画,更难。
“宋徽宗赵佶,池塘秋晚图。”
解九也是懂画之人,他很喜欢宋徽宗的作品:“此画著录于乾隆十年石渠宝笈初编,据我所知,应该
是宫内的藏品o”
“这幅画是徽宗早年之作,其初登大宝,本该意气风发,却偏偏家国动荡,形势逼人。”
“可以料想,其心中必有一股郁结之气,诉诸于笔墨。”
解九回想着自己所知道的宋徽宗的池塘秋晚图:“宋代花鸟为一绝,或工丽细致,或落墨野逸,赵佶犹重细节,鸟爪的纹路和姿态,都是一丝不苟。”
“徽宗画禽鸟之目,多以生漆点睛,隐然逗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众始莫能也。”
听着解九的讲解,洛尘不懂字画,但他不讨厌这些伯乐。
每一件古玩都有自己的故事,能够遇到一个懂艺术的人,听他讲解,别有一番风味。
“能仿徽宗的笔墨,”解九说:“朝奉爷的画技,超凡入圣。”
“没想到,小九爷也是行家。”
“怎敢在朝奉爷面前,自称行家。”
解九知道自己的艺术水平,在王宇恒面前,那就是班门弄斧。
“王老板的这幅池塘秋晚图,若是放在我眼前,那是铁定要打眼的。”
王宇恒的这幅池塘秋晚图,不仅模仿了宋徽宗的画法技巧,更是兼具其中神韵。
他将宋徽宗初登大宝,却面对宋朝风雨飘零的情形。
以及被岁币所累,又有辽国和金国,外敌环伺之时的郁结之气,表达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这一幅画下来。
宛若宋徽宗再世。
“纸本池塘秋晚图,纸张为北宋特供粉笺,举世罕见。”
130“徽宗画秉崔白,而崔白又承自徐熙。”
“所以整幅画都带着鲜明的徐熙野逸的味道,得江南落寞写生之真韵”可以说,无论是画纸,还是用墨惜,王宇恒都做到了完美。
可惜,就在最后的落款之时,因为被人打断,花押签名,差了一口气。宋徽宗是华夏历史上被皇帝耽误的艺术家。
所以他的签名,非常有特点,叫‘天下一人‘。
就是将天下一人四个字,以及其特点、神韵,汇聚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字(见本章图)。
这便是宋徽宗独有的‘天下一人’的落款花押。
“揭画的最高境界。”
“揭三层!”
王宇恒知道自己的画押存在破绽,若是遇到真正的高手,很可能会被看穿。
于是,他将自己的这幅池塘秋晚图,用本属于红门的秘技揭了开来。
一幅画,一张薄薄的绢纸。
如同撕下一层皮一般,揭下了一幅池塘秋晚图。
但,还不止!
在揭下一层后,王宇恒以神乎其技的手法,竟然又揭下了一层。
如此,便成了浓、正常、稍淡。
整整三幅,几乎一模一样的池塘秋晚图!.
(本章内容包含图片,点击屏幕右下角“插图”按钮查看图片。)
文
学',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