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客家人那些事
甄叔这两天要忙的事情就是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检查各个地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查缺补漏,美化和亮化各个景点的内容。
一凡觉得这是甄叔的事,自己去打扰反而不好,可事与愿违,县镇两级政府听说甄叔来了,分管旅游的副县长刘红君和镇长梁德凯先来到一凡家,从旁边打听甄叔的行程,顺便给一凡带来一个消息,县里将奖励一凡十万块钱,作为为县招商引资的贡献奖。
一凡还真不知道甄叔的行程,每次跟甄叔一起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办完事就回。
刘副县长大赞特赞了一凡,希望一凡多接触外面的有识之士,来县里投资办厂,还说下个月将会组织县里的招商团队去珠三角走一圈,接触一下本县出外务工的优秀人物,通过这些人,宣传县里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优惠条件。
刘红君是新调来的副县长,跟甄总从未谋面,而梁德凯镇长却与甄总有过几次接触,刘县长说还是一起去拜访拜访甄总,体现县里的待客之道,不能将外商引进就不闻不问,要一凡同去,一凡实在拗不开面子,答应一起同往。
见到甄总的时候,他正从会议室出来,一凡将刘副县长介绍甄总认识,甄总邀请她去会客厅入座,他自己退了出来,去陈艳青办公室闲聊。
陈艳青办公室属于后勤管理,隶属于公司办公室,公司办公室主任是从香港派遣过来的,平时负责整个公司的行政工作,对农旅公司总经理负责。
陈艳青的工作比较简单,负责农业方面人员的考勤和督促工作,没事的时候经常下到田间地头,尽管工作不是很辛苦,但责任重大。
半小时后,刘副县长和甄叔结束了会谈,刘副县长邀请甄总共进午餐,甄珍发来短信说,中午留在公司吃午饭,是刘副县长安排的。
农旅公司现已全部功能完整,各部门人员都有本村人员,厨房的全部人都是本村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的群众,主打的就是本地特色的菜品。
其实在客家菜系中,辣椒并不是主料,外面传说的江西人不怕辣,不完全是这样,客家人擅用辣,但大多菜并不放辣,注重的是纯食品,从不放调料,调味的东西也是纯天然的,即使熬一碟辣椒酱油蘸料也是地道的酱油和辣椒,会做膳食的师傅能把这碟蘸料做得有滋有味,让想吃点辣的人,蘸点酱料不会觉得寡然无味。
如果你来道观用餐,一碟酱料都可以作为一道美食,吃下一两碗饭,这不是吹牛,如果你吃过斋饭,一定深有体会。
客家人有句话#34;蒸酒做豆腐,不能称师傅#34;,这句话说出了道家思想,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定能做到十全十美,即使蒸酒、做豆腐这类事,讲究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你是客家人一定记得妈妈蒸酒饭和煮豆浆的时候会在锅盖上放一把刀,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担心小孩不小心说了不吉利的话或者晦气的东西,刀就是为了防煞气入侵的。
客家人还有一句话#34;不会做酒酿辣椒的人是不会做厨的#34;,这话说到了客家人做菜擅用酒酿辣椒,所以客家菜中的辣大多用的是酒酿辣椒。
一凡步入餐厅,已经有几个人在了,除了甄总两父女、谭梓桐,刘副县长和梁镇长,公司总经理刘文东和办公室主任也在。
梁镇长见一凡进来,叫一凡坐在他身边,说有话跟一凡说。
他叫一凡这几天来镇里办下手续,把县里的奖金领回去,一凡说,这笔奖金不归他自己所有,他会将这笔钱捐给村里小学,到时自己另外还会再捐十万块钱,用于村里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这些钱的开支,会叫陈艳青进行监督。
梁镇长心里十分高兴,连忙走到刘副县长身边,把一凡的想法告诉了她。
刘副县长说,这个可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楷模来宣传,到时举行一个仪式,把这事报道一下。
梁镇长把这话转告给一凡听,一凡觉得自己只是尽尽心意而已,何必去宣传,转念一想,政府那些人就喜欢这样,把一点点事无限放大,让妇孺皆知,一凡想,就让他们去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