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先挑安西都护府一事论之,不论李世民相信与否,当下的节骨眼上,他都只能压下内心怀疑,以便日后再查。
“此事容后再议,先说说高句丽一方的情况”
李世民当下对高句丽大军的担忧,远胜于想要彻查此事的意图,长孙无忌心中了然,所以组织好语言后,再次开口道,
“陛下,高句丽愿意退兵”
朝堂再次如沸腾热锅骤然炸开,不同于此前的忧心,当下的满朝文武,脸上都多了几分喜悦,果然是安定久了,一出事就想着未战先和吗?
心情阴霾的李世民收回目光,满腔的怒气让他直接越过窃窃私语的大唐朝臣,压制住眼中厌恶,重新将目光转向长孙无忌。
“说下去”
伸手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心领神会的大太监不消陛下吩咐,就已经迈步向下方大殿前行,长孙无忌一边递过奏折,一边面向陛下工躬身开口。
“` 〃陛下,高句丽提出让我大唐罢免剑南道各级主官”
“交出益州大都督孟刚,灌县县令在内的十名主官”
“另附带我大唐东边边关,包括幽州在内十城机”
“高句丽便会即刻退兵,保我大唐百年平和”
话闭。
整个太极殿悄无声息,落针可闻,安静的让人头皮发麻,一个个文臣武将低着头,一个个额头汗水如雨下,此刻再面对比先前两个还要劲爆数十倍的内幕消息,再也不敢胡乱攀谈。
李世民手中(好好赵)握住着大太监从长孙无忌手中送来的奏折,仔细打量着这位大舅哥的神情变化,见他依旧低着头不动声色,只要先压下心中几欲喷涌而出的滔天怒火,皱起眉头细细思索。
割地赔款以求和,在他的预料之中,如果真到了极端失利的地步,不管是背负骂名还是什么,他也能接受,可架空剑南道和交出林昊在内的所以主官,包括益州大都督孟刚,实在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扶着头弯下身子,将奏折轻轻放到桌上,李世民抬头望向大殿外的长安城,眼眶通红一片。
真是天意弄人.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