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1 / 2)

('\t\t\t核查无误的,就会按人头发放特制的门禁牌。

若是对不上的,则需要说明具体情况。来投靠的亲戚验明户籍、并得到本城人的担保后,也能获得门禁牌。

这一查,城里的户籍就被大修了一次。不少人家添了新丁却并没去户房登记,就是为了省下以前张洪文订立的人头税。其中没有户籍者,年纪最大的已经到了十八岁。

李彦锦回去翻查了一遍税文,发现这人头税并不是上面要缴的,根本就是张洪文为了捞钱立的名目。

于是他干脆把卫川县所有税目都核查了一番,把人头税、灶头税等十七种虚立税目给统统取消了。

随后,还在大街小巷都贴了告示。通知城中百姓,自升和十七年六月起,这十七种税都不再征收。

这告示一出,城中原本紧张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因为这些税目取消后,每个月普通人家就能省下百多文钱来,一年下来也是一两多银子了!

李彦锦在清查城内户籍的时候,谢沛则对新进入卫川的人口做了个初步的规范。

有正规户籍,或者城内有本地人能担保的,都直接放行了。两者兼具者能获得自由进出城门的门禁牌。只满足其中一条的,则需要提前到衙门来申请,才能得到临时性的门禁牌。

而无人投靠,也没有户籍路引的,则被谢沛暂时都安置在了白玉楼中。

没错,就是余家开的,卫川县最大的那个大酒楼——白玉楼。

这并不是谢沛打击报复余家,好吧,可能有那么一点,但主要还是余家自己作死。

之前李彦锦放那批富户离开时,余家舍不得出钱就假装不走。与此同时,他们却把家里带不走的存粮以及笨重物件都卖给了粮铺和当铺,换成了容易携带的金银细软。

第93章墙头有一只暗卫!(抓虫)

余家把这些财物都处理完后,竟想办法买通了几个有老交情的门子,全家带着金银细软,混在人群中,溜出了城。

他们还以为,大敌当前,县令大人并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可惜,他们不清楚的是,如今的县令和县尉到底是个什么来历。

曾经满城踩着李彦锦给自家赘婿长脸的时候,余老板怕是也没料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因此入了县令大人的眼……

于是,没几日,余家偷溜的事情就被李县令发现了。

谢沛严查了一番,当即就把那几个收了钱的门子惩治一番,赶出了卫川县。

而李彦锦更痛快,直接就把余家的房舍、酒楼都给充了公。

确实就像余老板预料的那样,因为余家房舍修得好,李县令没舍得真拆。可李彦锦也不傻,直接就用公文发了个通缉令,说这余家在匪兵攻城前夕,神秘消失,恐涉嫌勾结山匪,望附近县镇严查。

这公文虽然并没发到其他城去,可在卫川县却是一直都贴在城门上的。

于是,当李彦锦再将余家房产充公时,就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了。

而且县令大人说是充公,就是真的充公。

余家的房舍被略微修改了一番后,就成了乡勇们平日休息的地方。

而白玉楼在李彦锦的建议下,一楼就改成了双层大通铺。二楼包间则改成了给女子或者一家人居住的小单间。

白玉楼后面有几十个灶台,此刻也都派上了用场。

住进来的人,可以每日花几文钱,吃上热汤热饭,虽然没什么荤腥,但味道却是不错。

还有想自己开伙的,也可以去几个小厨房里做饭做菜。只是东西都要自备,做饭时间也有限制,做完还要把灶台收拾干净。

原本,不少人都想着,来城里找活计恐怕很难。

不想,这个问题也被县令大人给解决了。

只要身份清白,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去乡勇队试试。

若是被留下来了,每个月的月俸就能养活一家人,还略有结余。

除此外,县令大人还把城里的田契清查了一遍。将以前张洪文瞒下的田地给提出来,又把那些跑掉的富户名下,没有交税的田地也给充了公。

李彦锦把其中分布在城郊附近的田亩挑出来,弄成了所谓的“公田”。

而城中那些多余的人力就被他组织起来,在乡勇的护卫下,每日在城郊附近劳作。他们白日出城种田,傍晚则回城休息。

因提供饭食,且每十日结算一次工钱,故而来干活的百姓都十分高兴。

把这些事情都弄顺溜了以后,李彦锦和谢沛手里的银钱也去了多半。好在后面就不用投入太多了,两口子总算是缓了口气。

此时正值六月,按往年来说,正是农家忙碌的时候。今年因去岁水灾的缘故,春季就有很多田地被荒废了。

因此夏收的任务并不重,李彦锦听取了老农的意见,从城中粮铺中买来种粮,在公田中,尽可能多地播种下去。

卫川县这边正忙着在城郊夏种,而千里之外的北地,大将军唐琦却皱眉沉思不语。

钟恩立在唐琦身侧,焦急地等待着。

“你妹夫现在何处?”终于,唐将军开口问道。

“禀将军,人就在大营外。”钟恩说道。

“此事不宜宣扬,你先把人带到你家中去,晚间我自去找你。”唐琦低声吩咐道。

钟恩知道事涉军中细作,神色自然地退了出去。

最新小说: 最佳导演的诞生 黎明之后[破镜重圆] 怯春情/为病弱皇兄进补 爱到死 惊!听说你们这退休发老婆 三八线 僵尸王:捡俩婴儿竟是女帝转生 菜鸡主播在线修古董 我老婆是偏执文炮灰[快穿] 和颜色霸总协议结婚后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