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禹听到林东山的话后,顿时笑了笑,道:“林教授,你所说的这句话,完全是为了抬杠。
八十回前的错误和八十回后的逻辑错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是从根本上不一样的。
前面八十回,我刚刚已经说过了,完全只是仅仅几个字节的改动就可以圆回来,这是未定稿的表现。
而后面四十回,可不仅仅是改几个字节,甚至是段落就能变回来的,这是涉及到了全书的核心思想问题,和前面呈现出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思想格调,大相径庭。
比如,曹雪芹一开始写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于净,却忽然变成了贾府家道复兴,贾母原本是一个慈爱的老祖母,作者却忽然把她写成一个冷酷的家长。
贾宝玉本来是天下第一无能的,不思进取,而作者最后却想要让他光宗耀祖起来。
这完全是和前文的基调背道而驰,整片的核心思想完全错误了,曹雪芹大师原本想要描述一个看破世事的人,忽然转变成一个热衷于功名,光宗耀祖的人。”
秦禹慷慨激昂,一个又一个的前后文对比抛出来之后,让林东山也暂时说不出话来了。
秦禹说完之后,再次道:“换句话说,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你们写完一本书,如果想要修改一些细节的话,会把整本书的核心思想给完全改变吗,而且还改变的这么突兀冲突?”
话音落下,课堂内鸦雀无声,全都被秦禹说的无话可说,没有任何质疑的声音,都被秦禹给征服了!
然而,林东山此刻沉住气,继续说道:“我刚刚提的问题中,关于贾母的年龄问题,你并没有回答。”
秦禹点头,道:“对,这个问题,要单独的拿出来说,因为这个问题很特殊,和之前的问题不一样。”
林东山听后,眉头一挑,问道:“哪里特殊,不就是年龄生日的问题?”
“首先,贾母生日的问题,究竟是回的过了灯节?
这两个原文中完全是矛盾的,但是我认为,根据宝钗生日的吻合,所以第六十二回过了灯节的生日,才是与原型吻合的生日。
这个在第三十九回也有描写贾母的话: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又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还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道怎么动不得呢。
这里,也表明了贾母的年纪不过旬之庆。
王春来此刻根据秦禹所说的,连忙翻起原著,发现果然如此。
“所以,我可以断定,这八月初三是编的生日,八十岁的庆生?这年龄是整合的,虚构的,显然不是贾母的真正生日年龄,因此,七十一回的文字,是后改的!
这也就是我刚刚为什么说只能解释大体的逻辑错误,因为前边八十回的文字和古本,拥有过丢失和被人篡改误抄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