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赶大集
接下来的日子,大舅没事就来他家这边玩,明显在老家待不住。
小林子更是被舅母天天带着去街上跑,那边可是有个外甥在呢,他可是想念的紧。
第一次当舅舅,哪怕是表舅他也觉得好玩。
“妈,石涧镇那边开大集了,听人说好多人,去不去买年货?”秦大河风风火火的把车子停好,立马就开始报喜讯。
他今天在镇上遇到那个李各庄的货运司机,对方讲了正在给石涧镇送货呢,这热闹老娘最爱凑了,所以回来马上就报喜讯。
这边最大的集就是运漕,再次就是石涧镇,石涧这边的集肯定要去玩一趟的。
“那边开大集了?我打电话给你舅,把他们一家子也带上,正好再备点年货。”
本来年货是够的,但是大弟天天来儿子阁楼喝酒,又买了一次干果也不够吃的,现在还得再买呢。
“要不要把大姐也叫上?”
“都叫上,人多还热闹。”秦母喜滋滋的打电话。
每年就等几个大集开了去扫荡,镇上也有集市,但镇子本身就小,集市没什么人。
赶集赶的就是热闹,跟人抢着买东西才有意思呢。
秦大河想了想,又去木匠坊一趟,把老婆一家都喊上。
“阿爷,忙呢?”
推门进了木匠坊,老丈人正在雕刻一个佛像,憨娃儿聚精会神的看着。
看到他来了,才把刀停下,擦了擦手。
“怎么了?”他皱着眉,做事的时候最烦有人来打扰了。
“明天石涧镇开大集,这不是想到阿爷要去卖挂件,来通知一下嘛。”他讪讪的说道。
自己好像打扰到人家教学了,还好老木匠手稳,没毁了料子。
“明天?”他想了想,指着角落的一个箱子:“你帮我把东西带去卖了,价格都在里面,低了别卖啊,卖高价算你的。”
自家女婿,连女儿都不知道祸害了几次了,他指使起来毫不客气。
“行,我打电话让人给我占个摊位。”
自己电焊的活儿干的漂亮,那个姓李的货运司机可是客气的很,估摸着明年还有事找他呢。
“娃儿,你年货买了没?”
“年货?”憨娃儿懵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即摇了摇头。
他都忘了要买年货的事,这段时间跟着师傅天天学雕刻,哪有功夫去买年货哦。
“我让我妈给你买一份啊。”
“谢谢.哥。”娃儿感激的说道,快过年了大哥还想着他呢。
“阿爷,那我叫艳艳也去逛逛呗?”他试探的问道。
“滚蛋!”老木匠没好气的说道。
“好嘞。”
秦大河美滋滋的出门了,不反对就是同意,老丈人就是懂他,嘿!
至于丈母娘,肯定是要叫上的,不过卖小雕刻件的事能让丈母娘干,自己带着婆娘去逛达,这安排完美,啧啧!
到了另外一边的房间重述了一遍去赶大集的事儿,母女俩都有兴趣,表示一大早就去,秦大河顺便把箱子里的雕刻件拉到车子里了。
等她回去的时候,老娘还在给人磨米粉,现在年底磨这个的特别多。
“阿宝,亲家那边去不去?”
“就婶子和艳艳去,阿爷还把雕刻件给我了,顺便拉去石涧卖一下。”
“那你可得忙活好了,后面还有个大三轮封车头,赶紧给弄完。”老娘催了一句,明天出去采购,哪有功夫耽误。
“好嘞。”
这次也不喊二虎和铁蛋了,那俩货这段时间天天画图造模型,废了他不少铁皮,还好都是废料,用完又给他送回来了。
他自己三下五除二,半个小时就帮人把车子封好了。
这段时间可能是修车比较多,图纸都没画还一次成型,干完自己心里满意的不行。
另一边,她们一帮子妇女正在聊天呢。
“石涧那边开大集,要不我们也包个车过去吧,来回给八十块肯定有人,凑五六个就行了。”
他们也没好意思坐秦大河家的车子,这边两家人一起出动,他们凑热闹不合适,。
“行啊,咱们这合计一下,把李世民的车子租了。”一个老婶喜滋滋的说道。
忙活一年了,就这个时候才能消费一下,肯定得找个热闹的大集才行。
“兰婶子,你家大弟那车子开过去肯定有派头。”说话的人看了一眼秦家院子口停着的帕萨特,眼里露出羡慕的神色。
这边十里八乡可没人买小轿车,镇上也就几辆,不是每人买的起,而是舍不得。
一个车子十几二十万,还得交养路费,多浪费啊。
“哈哈,赶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人挤人的,车子开过去也是趴窝,还带不了多少东西呢。”秦母笑的嘴都咧开了。
男人争气,儿子也有本事,现在大弟开个车子回来停门口,谁来不得给她说两句恭维话。
“也是,三轮车除了冷也没啥,咱们人多一些就暖和了。”
妇女在冬天上街的时候,头上会扎个围巾把头裹起来,这样风吹着不会头疼,再坐紧实一点就好了。
“现在还好,李世民的车子做密封了,大三轮到了冬天后面也用麻布拉帘子,不冷的。”
“人少了还是冷,咱们多叫几个,分摊一点车费。”
说干就干,几人把糯米这些东西让老娘看一下,回村子叫人了。
可不能耽误,一旦消息传开,叫不到车子就不好办了。
石涧那边跑的人少,太远了,大家想去要么自己家有车,要么包车去。
早上,天蒙蒙亮,估摸着快到七点了。
风吹着冷嗖嗖的,河里传来发动机的声音,老男人用手电筒照了一下,才发现舅子一家人出动了。
大舅穿着羽绒服坐在船尾掌舵,舅母头上裹着头巾跟农村妇人一样,旁边还坐着个胖胖的大小子。
“荣翔,这么早就来啊?”
“姐夫,赶集这都算迟了,嘿!”他笑着把船靠岸,老男人上前帮忙把船栓好。
冬天赶集都是六点半从家里出发,到了镇上差不多天蒙蒙亮,这个时候人最多的。
“姐夫,阿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