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春雨育物(1 / 1)

('

春日的阳光还带着几分寒意,明德堂门口却已是一片忙碌。一百名学子按照院序整齐列队,每人背着简单的行囊。今天是明德堂开学以来第一次实践课程,叶知秋要带领学子们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先生,可是要扮作寻常百姓吗?"王子明好奇地看着叶知秋和萧远珩的装扮。两人都换上了普通的布衣,若不是那份独特的气质,还真看不出是前朝帝后。

"治国之道,首重知民。"叶知秋环视众人,"你们当中有人出身民间,也有人生于高门。但今天起,都要放下身份,以普通人的眼光去看这天下。"

萧远珩接过话头:"分组行动,每十人一队,各自前往指定地点。记住,不是去巡视,而是去体会、去思考。"

叶知秋亲自带队,选了王子明等十名学子。其中既有饱读诗书的贵族子弟,也有饱经风霜的寒门学子。她刻意这样安排,就是要让不同背景的人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他们的目的地是城南的一个市集。这里是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民生百态最真实的缩影。

"先看看粮价。"叶知秋走到一个米铺前,"老板,这米怎么卖?"

"客官,"米铺老板热情地介绍,"上等白米二十文一斗,粗粮便宜些,十五文一斗。"

一旁的贵族子弟李元祯小声嘀咕:"这米也太贵了吧?"

"你懂什么?"王子明反驳道,"去年闹了水灾,能有米卖就不错了。"

叶知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记下。走过几家米铺后,她才开口:"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人说米价太高,有人说品质参差不齐,还有人注意到不同铺子的价格存在差异。

"都说得不错,"叶知秋点头,"但还不够深入。李元祯,你为什么觉得米价贵?"

李元祯一愣:"这...和去年比涨了近一倍。"

"王子明,你为什么说有米就不错?"

"因为去年水灾,很多地方颗粒无收。能保证城里有米卖,已经是朝廷调度得当了。"

叶知秋满意地点头:"看问题要看本质。米价为什么会涨?是天灾使然,还是人祸所致?朝廷的调度是否真的得当?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正说着,一阵骚动从不远处传来。原来是一个乞丐在米铺前晕倒了,铺子里的伙计正要赶人。

"等等。"叶知秋快步上前,蹲下查看乞丐的情况。她的医者本能让她立刻发现了问题,"这人是饿急了,再加上有些风寒。"

她转头对王子明说:"去买些热粥来。"又吩咐其他人:"帮忙把他扶到阴凉处。"

学子们手忙脚乱地照做,米铺老板却有些不乐意:"这种人整天在这里装可怜,影响我做生意。"

"老板,"叶知秋直视他的眼睛,"你可知道这人是谁?"

"不就是个要饭的吗?"

"他是去年遭了水灾的农户,一家六口,只剩他一个。为了活命,不得不流落至此。"叶知秋一边说,一边给乞丐把脉,"你的米,说不定就是他种的。"

米铺老板愣住了,周围的人也都沉默了。

王子明很快买来热粥,叶知秋一边照看乞丐,一边对学子们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人心的冷漠。"李元祯低声说。

"看到了灾民的困境。"王子明补充。

"看到了朝廷救济政策的不足。"另一个学子说。

叶知秋欣慰地笑了:"都说得很好。治国如医病,要找到病根。这位灾民的遭遇,折射出了多少问题?救济不到位、安置不妥当、重建工作跟不上......"

她话音未落,突然听到一阵喧哗。一群衙役模样的人气势汹汹地冲过来:"都散开!这些叫花子影响市容,全部赶出去!"

"且慢!"叶知秋站起身,"这人身患风寒,如何经得起颠簸?"

"管你什么病不病的,规矩就是规矩!"为首的衙役粗暴地推开众人。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什么规矩?谁定的规矩?"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身着布衣的年轻人大步走来,正是新帝林月笙。他也改扮成普通人的模样,显然是微服出巡。

衙役们认出皇帝,顿时吓得跪倒一片。林月笙沉着脸:"朕设衙门是为了为民做主,不是为了欺压百姓!"

叶知秋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这个学生懂得体察民情;担忧的是,他还是太过冲动。

"陛下,"她轻声道,"不如让学生们想想,该如何处置?"

林月笙立刻会意,转身问道:"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学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最后由王子明总结:"首先要安置灾民,建立收容之所;其次要严惩欺压百姓的官吏;再则要完善救济制度,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说得好。"叶知秋欣慰地点头,"陛下以为如何?"

林月笙认真地说:"就按这个方案去做。诸位爱卿,你们也听到了,这才是为政之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

原来他带着几个心腹大臣也来体察民情,此时都站在人群中。这些大臣听了学子们的分析,都露出赞许的神色。

处理完这件事,叶知秋带着学子们继续体察。临近傍晚,他们来到城南一处僻静的茶馆。

"说说今天的感受吧。"叶知秋给每人倒了杯茶。

李元祯第一个开口:"学生从小锦衣玉食,今日才知民间疾苦。"

"我虽出身寒门,"王子明说,"但今天也有新的感悟。以前只觉得朝廷无能,现在明白治国之难。"

其他学子也都说出自己的体会。叶知秋听完,慢慢说道:"知民之疾苦,才能解民之倒悬。你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只要用心体会,每一件小事都能照见大道理。"

萧远珩一直默默听着,这时才说:"夫人,天色不早了,该回去了。"

叶知秋点点头,起身时却突然脸色一变。她敏锐地察觉到茶馆外有人窥视。

"小心!"萧远珩一把拉过她,就听"嗖"的一声,一支冷箭射在桌上。

茶馆顿时大乱。萧远珩护着叶知秋,警惕地环顾四周。学子们虽然惊慌,但都本能地围拢过来,保护老师。

"不要慌,"叶知秋冷静地说,"这是给你们的另一堂课。治国之道,不仅要有仁心,还要有勇气和智慧。"

她话音未落,又是几支冷箭射来。萧远珩眼疾手快,抄起桌上的茶盘挡住。王子明等人也都拿起凳子板凳防身。

"跟我来!"叶知秋带着众人从后门撤退。她年轻时在军营行医,早有应敌经验。

一行人转过几条巷子,甩掉了追兵。叶知秋看着气喘吁吁的学子们,说道:"今天的课程到此为止。记住,体察民情要用心,但也要讲究方法。下次我们换个地方。"

回到明德堂,已是月上柳梢。叶知秋让学子们各自写下心得体会,明日再讨论。

书房里,萧远珩递来一杯热茶:"今天那些暗箭,有些蹊跷。"

"是啊,"叶知秋若有所思,"看来有人对明德堂不满了。"

"要加强防范吗?"

"不必。"叶知秋摇头,"明德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该有太多防备。倒是要借这件事,教会学生们另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治国之道,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像今天这般,会遇到明枪暗箭,也会遇到各种危机。关键是要沉着应对,知进退,明取舍。"

萧远珩笑了:"你这是要把今天的意外,也变成教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知秋也笑了,"这些孩子,将来都是要独当一面的。与其教他们规避风险,不如教他们如何面对。"

夜深了,书房的灯火依然亮着。叶知秋在批改学生的课业,萧远珩在整理今日的见闻。这看似平常的一天,却让明德堂的学子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喜欢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最新小说: 非法行医李逍遥,睚眦必报任逍遥 不舔了!小师妹她跟七个大佬跑了 异世重生之废材逆袭 精灵:开局捡漏玉虫石板 唱唱歌,做做米虫我成至尊啦! 华娱1990,我是电影厂厂长 谍战:开局掌握军统十大酷刑 穿越之在大秦扯虎皮 况总,太太今天也不想复婚 失忆后专心养崽被渣大佬追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