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意渐浓的北境长城,巡逻的士兵们发现了异常:远处的草原上,游牧部落的营地不断变换位置,马队来回奔走,仿佛在为什么大事做准备。
"报!"斥候快马赶到明德边塞学堂,"发现大规模部落集结,情况有异!"
学堂的张子谨立即组织学生分析情报。这些年,明德边塞学堂不但培养了大批通晓边务的人才,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边情研判系统。
一个游牧族学生指着地图:"不对劲,现在不是迁徙季节,为什么这么多部落同时移动?"
"而且,"另一个学生补充,"这个方向......"他在地图上画了几道线,"他们是在围成一个包围圈!"
张子谨立即派人将分析结果送往京城。同时,他让学生们继续深入研究:气候、牧草、部落关系,所有可能影响局势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京城,林月笙正在召开紧急会议。除了传统的军政大臣,还有来自明德学堂的边务专家。
"陛下,"一位老将军说,"历来游牧民族作乱,莫不是趁着天寒地冻南下劫掠。臣建议立即增兵固守。"
"不尽然。"一位明德学堂毕业的官员提出不同意见,"根据边塞学堂的观察,今年草原气候反常,牧草减少,牲畜大量死亡。部落集结,很可能是被生存压力所迫。"
"那你说该怎么办?"老将军不以为然。
"以往的剿抚之策恐怕不管用。"这位官员展开一份详细报告,"我建议从根本解决问题:第一,派遣农牧专家协助改良草场;第二,开放边市贸易,缓解物资短缺;第三,加强文化交流,消除隔阂。"
正说着,叶知秧走进大殿。她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在关键时刻还是会出来指点。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她说,"可有谁问过,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问题?"
众人一愣。林月笙若有所思:"母后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煽动?"
"边报上说,"叶知秧翻开奏章,"部落中出现了一些\'商人\',四处散布朝廷要取缔边市的谣言。这些人,会是单纯的商人吗?"
大殿内一片沉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传旨边塞学堂,"林月笙当即下令,"详查这些商人的来历。同时,派擅长交涉的学生去各部落澄清谣言。"
很快,边塞学堂传回消息:那些"商人"竟然与朝中某些势力有关联。他们故意制造动乱,意在干扰新帝施政。
"好深的算计。"林月笙冷笑,"不过,他们没想到我们在边塞还有一支特殊的力量。"
确实,这些年明德边塞学堂培养的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精通游牧语言的学生深入部落了解实情;懂得农牧技术的学生帮助改良草场;通晓商贸的学生协助建立互市。
更重要的是,游牧族学生成了沟通的桥梁。他们一方面向部落解释朝廷的善意,一方面向朝廷反映部落的需求。
一个月后,局势出现转机。几个主要部落的首领主动请求会谈。
谈判在边塞学堂举行。学堂里,汉族和游牧族的学生一起担任翻译。这情景本身,就是最好的和平见证。
"我们承认受了蛊惑。"一位部落首领坦诚地说,"但看到你们真诚相助,我们明白了朝廷的诚意。"
另一位首领补充:"特别是这些年,我们的子女在学堂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还结交了汉族朋友。这就是最好的保证。"
林月笙欣慰地说:"这正是我们的期望。教育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增进理解。"
谈判很顺利。双方不但化解了误会,还达成了多项合作:建立定期互市,合作改良牧场,互派学生交流......
"陛下真是高明。"大臣们赞叹,"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边患。"
"这不是朕的功劳。"林月笙说,"是这些年教育改革的成果。如果没有明德学堂培养的人才,如果没有各族学生之间的友谊,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化解危机。"
危机解除后,林月笙特意去边塞学堂视察。看着汉族学生和游牧族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劳动、一起研究边塞问题,他深受触动。
"这里的一切,"他对张子谨说,"都印证了母后的理念:教育的力量,远胜于刀兵。"
张子谨答道:"我们始终记得先生的教诲:教育不是为了改变谁,而是为了让不同的人能够互相理解、和谐共处。"
临走前,林月笙在学堂的墙上题字:"明德至善,四海一家。"
回京途中,叶知秧说:"这次危机,看似是边患,实则是对新政的考验。那些暗中挑动事端的人,是想证明新的施政理念行不通。"
"是啊。"林月笙若有所思,"但他们没想到,正是这场危机,更证明了教育改革的价值。"
"不过,"叶知秧提醒,"这只是开始。随着改革深入,还会遇到更多挑战。关键是要坚持教育的理念,用智慧和耐心化解每一个难题。"
夜色中,边塞学堂的灯火依然明亮。学生们正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边塞的文化交流。这些年轻人,正在用知识和智慧,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和平之网。
喜欢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