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一行的都是宫里经验丰富手段老道的老人儿,她如今明面上是刚刚“小产”一个多月,可实际上只是初经人事而已,若是她们亲自上阵将她扒光了检查的话,那么究竟事实如何,一验便知。
所以,她别无选择了……
“回太后的话,漪乔承认,”她抿抿唇,艰难开口,“怀孕之事是假的。”
“你还挺识相的,如此正好,也不必哀家再去多费工夫了,”周太后冷冷扫她一眼,“那你自己说吧,此事要如何处理?”
漪乔拎不清太后的意图,所以只好试探着开口道:“漪乔不敢妄言,愿闻太后之意。”
周太后嗤笑一声:“你居然如此顺服,竟未曾将事情推给樘儿?”
漪乔心里一阵苦笑:这事情追根溯源,还不都是您老人家给逼出来的?三月期限已满,祐樘若是坚持不纳侧妃,到时候不免又是一场风波,他这么做也是不想伤了祖孙之间的和气,我们会如此也实在是无奈之举。谁又有错?
不过,她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说。
“此事皆因漪乔而起,殿下会如此也是为了漪乔,漪乔怎敢推诿于殿下。”
“原来你也知道,”周太后冷哼一声,咬牙切齿地瞪着她,“樘儿为了你,竟然连哀家也敢欺瞒!你说,你是不是个祸害?!”
漪乔一愣,突然有一种大事不妙的预感。
“樘儿是哀家看着长大的,自幼便与哀家极为亲厚,一直都乖巧懂事、孝顺知礼,如今却为了你,帮着你欺瞒哀家,”周太后的目光倏地一寒,“日后说不定更会因为你而搅得我祖孙离心离德!哀家早就有言在先,期限截止之日,你若是输不起也别不服气,否则哀家就和你旧账新账一起算,如今看来,你不仅把哀家的话当耳旁风,还将樘儿也拉下水,哀家今日若是不罚你,都难解心头之恨!”
万亦柔恭恭敬敬地低头侍立在周太后身边,此刻不由幸灾乐祸地勾了勾嘴角。
漪乔知道自己再不能不出言斡旋一下了,随即容色一敛道:“请太后息怒,漪乔自知不该欺瞒太后,但那也是迫于无奈。殿下此举非但不是与太后有异心,反倒是为着不损及和太后的祖孙之情,在两难之下才出此下策的。殿下时常与漪乔说起太后的好,时常念着太后在他幼时给予的庇护,漪乔看着殿下对您的这份拳拳孝心,都常常艳羡不已。”
她这番话紧紧抓住太后的恋孙心理,将自己撇成外人,避重就轻,说得巧妙。
果然,周太后的辞色稍降。
“启禀太后,可否听亦柔一言?”万亦柔这时不失时机地开口道。
周太后靠在椅背上,斜她一眼:“你有何话说?”
“虽然太后您老人家英明明理,但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亦柔怕您被某些居心叵测之人所蒙蔽,故而有些话想提醒您,”她说着转头瞥了漪乔一眼,“太子妃娘娘一向都能言善辩,方才那一席话也甚是漂亮。可您有没有想过,太子殿下为何迟迟不愿纳侧妃,为何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还不是因为被太子妃娘娘抓得牢牢的?太子妃娘娘进宫的时日可也不短了吧,却至今无所出,而殿下明知道您想早日抱上曾孙,却一直不愿听您的话,始终独宠太子妃。试问,殿下在大婚之前可曾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违拗过您的意思?您的千句万句抵不过太子妃什么都不说呢……”
周太后的脸色阴沉,然而却并不开口。
万亦柔见自己的话似乎开始奏效了,暗笑一下,状似漫不经心地道:“哎呀,不过说起来呢,如太子妃这般得宠的也真是极少有的了。近的来说,这势头约莫只有姑姑能与之作比了——也不对,连姑姑都得和其他妃嫔美人共分甘霖,太子妃娘娘可是一人独大,殿下眼下便如此抗拒纳侧妃,将来没准儿就直接独宠到底,把这整个后宫都给废了呢……”
“他敢!还翻了天不成,”周太后猛地一拍桌子,“做储君时暂且不论,登基为帝后还不纳妃成何体统?有哀家在,他就休想胡闹!”说罢,她转头斜了万亦柔一眼,面露厌恶之色:“你可以闭嘴了,你也比你姑姑好不到哪去。此事当如何处置,哀家心里自有计较。”
万亦柔悻悻地朝周太后福了福身,退后了一步。
漪乔跪得身子发僵,双腿发麻,但是她此刻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个上面。她一直暗中观察着太后的神色,越看越觉得事情不妙。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