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彦和胡文霆两人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面圣并汇报大名府之行的情况了。场面上的事,一切都由王家彦全权负责,胡文霆并没有说上半句话。
王家彦详细的向朱由检汇报了卢象升方面整军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在卢象升的大力整顿下,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后备已经在有改观,新成立的天雄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只要始终能保证其充足的后勤供应,天雄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大明一支非常强悍的军事力量。
在王家彦汇报完毕之后,朱由检又简单的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就安排王家彦先回去休息了,却把胡文霆单独给留了下来。
胡文霆猜想朱由检可能又有什么事情要征求自己的意见了,于是在恭恭敬敬的送走王家彦之后,就笑着对朱由检说道:“陛下,我离开京城才十来天的时间,你不至于想我想到这种地步了吧?”
朱由检尴尬的笑了一下之后说道:“老师,您还有心思开玩笑,您不在京城的这几天,我都快要急死了。期间遇到了一些事情,我自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那些朝臣们提的意见,我又不太相信,所以就急着等您回来,好听一下您的意见。”
于是,胡文霆就收起了嬉皮笑脸的神情,认真的对朱由检说道:“好吧,陛下你先说说看,到底是什么事情,看看我是否能为你提供一些建议。”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还不是因为陕西那边的事情,那边的流民是越聚越多,受影响的范围也是越来越来越广,而且还有向外漫延的趋势。
还有,老师您向我推荐的孙传庭好像也没什么本事嘛,除了不停的搜刮民财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收到了不少弹劾他的奏折,都说他只会拼命压榨百姓,而没有去想办法对付流民。”
说到这里,朱由检就停了下来,不再往下说了,而是把目光看向胡文霆。
胡文霆知道朱由检耳根软的毛病又犯了,于是就开口问道:“陛下是怎么打算的?”
朱由检不好意思的说道:“朝中的很多大臣都不看好孙传庭,说他苛待士绅,手段阴狠,不像是士大夫所为。因此,我想先听听老师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
胡文霆似笑非笑的说道:“是嘛,我的意见真有那么重要?”
朱由检接着说道:“老师您毕竟是来自后世,基本上知道所有事情的最终结果,我当然要以您的意见为准了。”
胡文霆认真的对朱由检说道:“陛下,我们还是先从利益这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一下,从你作为一个君主的角度来看,这普天之下,无论是士绅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他们都是你的子民,他们都负责供养着你们皇家一族。
那么,当你要在这两者当中进行取舍的时候,就要先分析一下,到底是谁对你们皇家的贡献更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士绅阶层,用我们后世的话来说,在这个“皇权止于县政”的大背景下,士绅是陛下你治理乡里的重要依靠力量。
底层士绅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及一技之长,尤其是在文盲横行时代对文字的垄断,逐渐承担起了一些职责,比如,调解乡民之间的纠纷;监督地方学堂与书院;监督乡间水利工程;招募和训练地方民兵以及包揽乡民税收,并负责上交衙门属员等。
而士绅们最尴尬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身份不能经商,为了尊严又不能务农,而陛下你又不提供其收入,所以利用社会地位来“剥削”底层的乡民,就成了他们的主要生存之道。
在很多乡村,一些士绅们利用手中的权力,经常进行着一些中饱私囊和巧取豪夺的勾当,因此,我们后世把这些士绅称之为为社会的寄生阶层。
随着士绅集团的巩固,士绅集团强大到可以威胁皇权,典型的比如万历时期的张居正,他几乎一度做到了完全压制皇权。
除此之外,士绅集团还催生了地方书院议政之风,典型如东林书院,不仅开启了朋党之争,更掌握社会舆论,即夺取所谓的“道统”,即士绅对儒学的解释权,皇权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也正基于以上方面的考量,从社会底层出身的你们朱家的太祖,才会在明代建立后,对江南的士绅阶层进行了一番的大清洗,试图清除掉士绅阶层对皇权的威胁。
而如今离你们太祖的那次清洗,又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的时间,士绅阶层又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甚至可以说还超过了你们太祖时期。
他们存在于大明社会的各个角落,把持着大明很大一部分的经济命脉,陛下你可能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在大明国库穷得叮当响的同时,他们士绅中的一些人,说他们富可敌国,也一点都不过分。
就拿京城的一帮勋贵大臣们来说吧,前些日子,我只是小试牛刀的动了一下手,居然就能从他们手中弄来近千万两的银子和粮食,而且我可以告诉你,这还只是他们手中的一小部分,如果真能把他们手中的全部财产弄出来,嘿嘿,差不多可以抵得上大明十数年的国库收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陛下,你再想想,如果你要从普通百姓手中去弄这么多钱,就是把全天下的普通百姓都搜刮一空,也不一定能凑出这么多钱。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似乎是永无止境的,就像陕西那边,尽管因为天灾的原因,普通乡民已经是穷得吃不上饭了,可一些士绅们还不忘对乡民们进行最后一次的搜刮,不断的逼迫乡民们卖地、卖儿卖女,很多乡民都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加入了流民的队伍,跟着他们一起走上了作乱的道路。
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这些流民作乱,完全是一些士绅阶层的拼命压榨造成的,他们就是这些流民作乱的幕后推手。
我们再反过来说,那些士绅们都是不事生产的寄生虫,如果离开底层从事生产的百姓之后,他们会拿钱出来供养你们皇家吗?
我告诉你,不会的,一旦陛下向他们提出要钱,损害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换上一个不会向他们要钱的、听他们话的皇帝。真要到那时候,陛下你又何去何从呢?
事实上,在原先的历史上,他们这些人就是这么做的,当陛下你走了之后,这些人就开始屁颠屁颠的准备迎接新的主人,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打算迎接的新一任主人,可没有陛下你这么仁慈,能够好言好语的跟他们商量,而是直接用刀子跟他们说话,直接把他们辛辛苦苦搜刮而来的全部财产洗劫一空,直到那时候,他们才想到了陛下你的好处,可是已经为时以晚了。
说到这里,想来陛下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你到底应该支持谁反对谁,到底该如何进行决策了吧?”
朱由检默默的朝胡文霆点了点头。随后,朱由检又说起了第二事情:“老师,据我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这个人的能力还不错,在处理流民作乱这件事上,他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在为军队筹集粮草方面做得很好,而且还能亲自带兵上阵,斩杀敌兵数百人。
因此,我打算把他安排到延绥巡抚这个位置上,全面负责延绥镇和延安府方面的流民作乱事宜。
老师您对洪承畴这个人有所了解吗?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对洪承畴这个人又是如何记载的?对把他安排到延绥巡抚这个位置上,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听到洪承畴这个名字时,胡文霆的第一反应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哎呀,这人可千万不能重用啊。这可是个超级大汉奸,最终他是投降了满清的,并且还帮着满清奋力绞杀南明的一切抵抗力量,为满清稳固对汉人江山的统治,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最终由于大多数人都不耻于他的这种背主求荣、残杀同胞的行径,满清统治者为了缓解民族矛盾,还是把把他列入了《贰臣传》当中,对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事实上,从洪承畴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也迫切希望建功立业的人。在他的前半生当中,他借着时代给予的机会,确实很好的展示了自己,也为大明王朝立了大功。
据相关史料记载,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
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
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天启七年,洪承畴升陕西督粮参政,继而就是在此次的陕西流民作乱一事中,向崇祯交出了一份比较亮眼的答卷,赢得了朱由检的青睐。当然了据史书上的记载,后续洪承畴还为大明帝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因为胡文霆的到来,有可能使之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就暂且不提了。
可以说在洪承畴的前半生当中,他既算得上是大明的能臣又可以说是大明的忠臣。而且这个能臣的身份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之后得来的,不过忠臣的这个身份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恰好促成了让朱由检等一众人这么认为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洪承畴努力建功立业的想法与给大明续命这一客观情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洪承畴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客观上讲,他就是大明重要的忠臣似的人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实际上在历史上所有被称为忠臣的人当中,又有多少是从本心出发,真正称得上是忠诚的呢?又有多少人是像洪承畴这样,在他心里只是个人想着要建功立业,而恰好让别人认为他很忠诚的?许多时候是无法分辨的,因为谁也无法真正的走到一个的内心当中去。
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历史没有给这种人一个分辨的机会,也不需要后人去揣测。但不幸的是,历史上的洪承畴,在后半生却恰好遇到了这种检验机会。
松锦之战的失败,洪承畴本人本不该是负主要责任的,而是客观情况导致的,但关键的是他被俘后的选择却很值得世人玩味。
事实上,洪承畴被俘后可以有好几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显然是殉节。如果他这么做了,个人名节完全可以得到保全,也足够为后世尊敬,但这种选择的问题就是需要失去宝贵的生命。
而“临事方知一死难”,遇到生命抉择的时候,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决,洪承畴在这一点上也和大部分人一样。
而第二种选择则是暂时投降,日后找机会逃跑或反正。诈降反正的事例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像东晋朱序那样,一时忍辱负重,后来成为孤胆英雄。还有西汉的李陵,虽然最终因为汉武帝偏听偏信,断绝了他的反正之路,但后人还是大多对其选择了理解和原谅。
但这么做的问题就是操作太难,成功的希望比较小。既要个人有足够能力和耐心,又要对手连续犯错,还得己方阵营有足够的时间和对方耗着并有耐心等着自己,没有各种的机缘巧合,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种是投降后当活死人,既不为对方出谋划策,也不为对方充当马前卒,总之就是不再有所作为。选择这样做的人,在历史上其实也不少,打又打不过,死又不想死,逃又逃不掉,那就索性吃吃喝喝玩玩算了,以后啥事也不干了。
其实在洪承畴同一个时代的前后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先前被俘的祖大寿,还有后来因为“水太凉”被后人嘲笑了一辈子的钱谦益等人。虽然这些人也免不了被人嘲笑被人批评,但是至少和洪承畴相比起来,对他们的批评要轻上许多,巨人最多不过是说他们没有骨气以及贪生怕死罢了。
还有第四种选择就是投降后努力替新的主人干活。洪承畴和后来的三藩无疑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了。
后世对洪承畴这个人争论得最多的就是,就算理解洪承畴确实怕死,非常希望能保住性命,但他为什么不选择第三种而一定要当选择第四种呢?
既然先前的祖大寿已经证实了选择走第三种路,个人安全甚至富贵也完全没问题,为什么洪承畴就不愿意选择走虽然有些窝囊,却也能得到安稳的第三种路线呢?
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因为洪承畴本质上最看重的还是自己要做的事情能否成就功绩,至于忠诚与否,对他来说,那只是副产品而已。
如果自己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又恰好与忠诚一致,那么他就选择做大忠臣;相反如果不一致,那就抛弃忠诚,仍然坚持着去实现他的功业。因此也就注定了他会选择和祖大寿等人不同的道路。相应的也就注定了洪承畴不仅仅是缺少骨气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带路党,能够毫不犹豫的对本族同胞举起屠刀的超级刽子手。
所以,后世有句话玩笑话叫做“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指的就是,一个人如果有才而无德,那他的破坏力将非常恐怖,因为他们既有迫切的成事欲望,又没有丝毫的道德底线,还偏偏相当有能力,这种人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对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朝代来说,当然不可能宣传和鼓励这种行为,这也是后来清代统治者为什么也要将其放入《贰臣传》中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话说回来,对于一个确实有真才初学、能帮着解决大明当前困境的人,如果完全放着不用那又是极大的浪费,所以这种人就需要具有高明手腕的上司去对他进行驾驭,假如朱由检真的是一位高明的领导,那么洪承畴也未必不能一直在他手里做一个忠臣加能臣。
可惜的是,朱由检虽然也算得上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但一来是年纪太轻,而且还有些自以为是、急于求成,把宝完全压在了洪承畴身上。却根本没想到他终究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却有能力的能臣。这不仅仅是这君臣二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剧啊。
胡文霆在左右权衡了好一番之后,先是开口向朱由检问了一个问题:“陛下,如果我和洪承畴这两人当中,让你选择一个来相信,你最终会选择谁呢?”
朱由检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我当然是选择相信老师您了!”
紧接着朱由检又好奇的问了一句:“怎么,难道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洪承畴这个人有问题吗?那我再换一个就是了。”
胡文霆苦笑着对朱由检摇了摇头,然后违心的对朱由检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通过史料了解到,对洪承畴这个人在处置陕西流民事件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做法,感到有些难以接受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但他所做的又是目前能解决陕西流民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陛下,你应该知道,我是比较看重人命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我是不太赞成轻易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的。
我知道洪承畴最终就是采取了大量屠杀流民的这一做法,通过减少陕西地界的人口,既保证了没有足够的流民参加作乱,又简接的实现当地粮食供应平衡。
而我目前也是刚刚起步,根本拿不出海量的粮食来供应陕西那边,所以虽然不太赞同洪承畴的这一做法,但为了陛下你的大局,也只能选择默认他的这一做法了。
但我担心的是,一旦洪承畴这个人杀戮过重之后,最终会迷失了本性,因而做出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来,因此我希望能提前对他准备一些钳制的措施,以免在他走入歧途之后,给大明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朱由检认真的问道:“那老师您打算怎么来对他进行钳制呢?”
胡文霆试探着对朱由检说道:“如果陛下能相信我的话,能不能给一道密旨,允许我在发现洪承畴有不对劲的苗头时,能够不经过向你汇报,就直接对他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然了,我这么安排只是为了以防万一而已,如果洪承畴能够一直保持着对大明和陛下忠心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还有陛下你也可以放心,除非是在十万为急的情况下,我才会先斩后奏,否则在进行处理之前,我都会先跟进行通气,在征得你的同意之后,我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胡文霆通过一些史料上的记载,也了解到朱由检这个人还是有比较重的疑心,因此为了打消他的一些顾虑,还是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说明。
果然,朱由检在听完胡文霆的一番解释说明之后,很爽快的就到书桌上书写了一道密旨并顺手交给了胡文霆,大意是持有此密旨者,一切均可便宜行事。
胡文霆看了之后,连忙对朱由检说道:“陛下,我只要求拥有对洪承畴这个人临机处置的权力就够了,你这给的权力也太大了一点,我可承受不起啊。”
朱由检豪气的一挥手说道:“我相信老师的为人,知道您是一心一意为了我和大明天下着想的,因此,老师您也不必再跟我客气了,就这么定了。”
胡文霆只好再次向朱由检表示感谢。
喜欢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