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明朝。
【但当季汉接二连三出问题,君臣失和,朝政混乱之后,魏国察觉到这是一个好时机,毫不犹豫改变战略,从‘先吴后蜀’改为‘先蜀后吴’。】
【当时季汉朝堂有多乱呢?曹魏那边,原本的战略是“先吴后蜀”,军队主力集中于江北防线,其帝多次亲征伐吴,待吴帝孙权去世后,魏国还发起东兴之战,攻打吴国。】
刘备张张嘴,想要叹气,却又叹不出来。
我说怎么左等右等,军队都不来。该死的竖阉!活该一世无卵!
“好蠢。”
当皇帝当然要像他这样当,大权在握,臣子只是讨论策略,拿给他做决定,而不是像刘阿斗那般,不会识人用人,谁的话都听。
……
……
突听得门外一声怯怯:“父……”
【如此总总,数不胜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他们都看向朱允炆,希望朱允炆能够拿主意。朱允炆坐在椅子上,向着三位肱骨之臣微笑,他的眉目清隽,本是俊朗青年,却被眉眼间那股志得意满破坏了气质,整个人都显得过于自得。
对此,这三人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策略。
【本就青黄不接,人才凋零的季汉,白白损失两大人才。此为刘禅所败。】
“先对付燕王,燕王在诸王中势力最强,削藩应当由强到弱。”
【大将罗宪与黄皓不和,被贬为巴东太守。】
可惜,董允也早死,不然季汉的衰亡不会那么快到来。
【侍中陈祗与阉人黄皓互相表里。】
宋朝。
秦二世时期,赵高侧卧在榻上,一手支着脸,语气尖酸刻薄:“和胡亥一样蠢。”
这么想着,他让人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召进宫,开口就是商议削藩之事。
【更何况,他一路错信,确确实实造成季汉之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
【刘禅确实已经尽力了,可当他坐在一国之主位置上时,无能即是原罪。】
诸葛亮死后,董允是唯一敢训斥刘禅的人了,刘禅想要多纳几个妃子,被董允按回去,说后妃之数有十二人已经足够了。刘禅想要听黄皓的撺掇,被董允按回去,黄皓还不敢对董允做什么,董允活一天,他就夹着尾巴过一天。
朱允炆在心中小小拉踩了一下刘禅,这才作出沉吟之色,片刻后,对方孝孺三人说:“朕认为,削蕃应当由弱到强,周王与燕王一母同胞,就先从周王开始吧,正好敲打敲打我那四叔。”
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看着天幕,心中害怕。
【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让他调兵遣将以作准备,而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跟刘禅说:“陛下放心,臣找大巫卜问过鬼神了,敌人不会来的!所以不用派兵过去了!”】
“你已经尽力了,阿斗。”
【刘禅……信了。】
刘备走上前,对着忐忑的儿子,轻拍他肩膀。
“唯!”
【二人这种下场谁都没能料到,刘禅更是满脸茫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合作,夺姜维兵权。】
这怎么能怪他呢。
【再之后……】
刘备望过去,见是小少年时期的刘禅,对方低下头,期期艾艾地说:“是我没、没做好,父,我、我没能……”
“非也!燕王要放在最后对付,先对付其他王爷,方能让他害怕,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哎呀,这就是错信的下场,幸好我不信阉人,只信方师、齐师、黄师。”
同样在看天幕,并且恰好是这个时间点,在外面打仗的姜维:?
太后刘娥冷静地评判:“可惜董允去世得早,不然以董允之性,得知此事,必然会将黄皓重重责罚,就连刘禅,也会被其训斥。”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书梦空间 http://www.shumkj.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