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抓住了年少的,大人却跑掉了。
汉明帝坚持以文兴邦,他一面引入佛教文化,一边大力提倡儒家文化,致力于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鼓励学习儒学,汉明帝曾亲临太学讲经。据说当时盛况空前:群儒云集,前来听讲的人数“盖亿万计”,把太学挤得水泄不通。太学因此声名远扬,就连漠北的匈奴单于也心向往之,把自己的孩子们送到洛阳来读书学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
为了弘扬儒家忠孝文化,汉明帝带头尊师重教。大儒桓荣以前是太子太傅,现在是帝王师。汉明帝视师如父,他到桓荣家中时,让老师坐着,自己如当年一样行弟子礼,恭恭敬敬聆听教诲。桓荣生病时,汉明帝步行前往探望,执手伤心垂泪。桓荣病故后,汉明帝身穿孝服,亲自为老师送葬。
在汉明帝的言传身教之下,就连负责保卫他人身安全的禁卫军,也能人人背诵《孝经》。
汉明帝不仅大力推行儒学的精神内核,同样非常重视儒学的仪式规制。
秦始皇弃儒崇法,废除了从周朝沿袭下来的那一套冕服制度。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也没在服装章制上做文章。汉明帝却恢复了冕旒制度,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穿戴冕旒的皇帝。所谓冕旒,就是冠冕之下垂旒(liu),旒由珠玉串联而成。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服制,始于黄帝时代,尧舜时代就已比较完善了。
公元59年,汉明帝诏令有司参考《周官》《礼记》等古籍,精心建立了一套用于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其中关于旒这部分就很有讲究:天子悬十二旒,白玉为珠;三公诸侯为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为五旒,黑玉为珠。
通过重新制定冕旒制度,汉明帝让汉服成为中国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具体美学体现。时至今日,汉服依然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仍然为许多时尚男女所喜爱。
汉明帝引入佛学、弘扬儒学、恢复汉服,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在当时,却有一个人逆其道而行之,提出无神论的观点,这个人就是王充。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人。他少年时代的老师是大儒班彪,但他却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他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几乎同时代,但他却是坚定的无神论者。
就在举国上下迷信谶纬之学和鬼神之说时,他却构建出无神论思想体系,旨在打破老百姓的不切实际的妄想。
就在统治者以君权神授理论巩固皇权时,他把矛头直指董仲舒的神化儒学,指出皇帝是人,龙是动物,人跟动物不可能杂交生出皇族。
这样一个人,不可能被朝廷重用。
王充早年也曾做过郡功曹等一类小官,但很快就不被上司见容而遭贬黜。他干脆辞官回家,专心创作。汉章帝曾公车征召他入朝,对不起,没空。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两千年以后,那些恶意针对他的官吏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王充却因为一本不畏天、不畏上、不畏权威的思想巨着《论衡》而名垂千古。
《论衡》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字,该书论述社会历史发展,分析万物异同,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甚至涉及到宇宙运转、传染病起源、农业虫害起源等科学问题,此处不做详细介绍,只讲三点:
一、王充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为立论,以天为最高存在,以气为核心要义,构建了宏大的宇宙生成模式,直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二、王充指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他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认为今胜于古。
三、王充认为没有所谓的灵魂和鬼神。肉体的存在是精神存在的前提,人死如火灭,人死了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王充指出世上根本没有鬼神: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鬼神的产生,不过是人生病导致精神错乱,或者由于思念郁结所致。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跟着姓名学国学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