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知大侄子所言者乃是何人?”
当田光耀听到沈汪提出的问题时,心中便已经有了答案。
虽然他每日足不出户,可家中所养门客,却是每日都将国家之事讲给他听。
自打杨川来到大齐以来,通过各项改革,给大齐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利益与改变,也让那些世代贫苦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只是,凡事有利便有弊。
杨川此举虽然为国家,为大齐百姓带来了福音,却无形中触碰了许多阶层的利益。
前脚刚刚解决了贪污**的奸佞之臣,想必今日,他又要因为皇室贵族而陷入新的纷争了。
“伯父,我所言者,乃陛下亲赐的摄政王杨川尔,他身为一个外姓人,只需辅佐帝王成就霸业,便已是尽分内之事,可如今却干涉我们皇亲国戚的共同执政权,此举是不是有点太越界了?”
“哦?杨川。”
田光耀捋了捋胡须,故作惊讶,“我可是听闻此人文治武功名扬四海之内,不知多少帝王想让他去辅佐自己,而今此人在大齐,难道不该是我们这些皇室后裔值得庆幸的事情吗?”
听到田光耀对于杨川的评价,沈汪顿时眉头一拧。
他此番前来叩门,是为了向老亲王告状的。
可谁知这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亲王,竟会亲近于杨川这个外姓人?
而今,姑母因为无法与儿子共同干涉政事,已经在朝廷上“受尽了委屈”,今日若不把老亲王忽悠成同党,今后怕是很难能敌过杨川了!
同时,身为一个朝中三品“小官”,沈汪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傍上姑母这条大船。
毕竟,姑母可是当今女帝的亲姨妈,若她与儿子皆能参与朝政,慢慢将儿子培养为朝廷重臣,那自己今后想要再晋升一步,岂不是也轻而易举了?
仔细思忖了一下,沈汪忽然眼前一亮,换了个方式劝田光耀。
“老亲王,我自知您从先帝逝世后便开始隐居,从此不问朝中之事,但老亲王别忘了,您的儿子田钦,现在可是镇守边关的一员大将啊!”
说到此处,沈汪忽然嘴角一歪,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
是啊,想劝一个归隐之人继续干预政事,怕是比登天还要难。
但俗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身为当今小亲王的父亲,只要他将杨川得势,对田钦的危害说出来,老亲王心里一急,又岂会再对政事不管不问?
想到这些,沈汪心里暗喜一番,转而继续义正词严道“老亲王,此番杨川重新改国制,看似是给了我们这些皇亲国戚实权,可实际上,此人手中却是抓着与当今陛下同等的兵权啊!”
“而且,自上次春猎以后,此人反心已被陛下发现,陛下只是碍于身边再无更好的臣子辅佐,不得已才继续重用此人。”
“老亲王,若日后此人再生反心,忽然发动兵变,将小亲王的兵权骗走,只怕会给大齐带来灭顶之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