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批主力军团的抵达,明军在倭国本岛的军队人数接近二十八万,丰富人力资源下,开始了对地方反抗势力的扫荡。
明军的队伍以哨为单位,原狗奴国境内部份的土地,因为最初被幕府夺走,最后被明军收复,同样成为了清查的对象,那些与幕府有交往的势力全部要清除。
除了后方的打扫行动,前方也没有松口气,始终向幕府方面保持了压力,不让对方轻松。
这场打仗其实朱棣并没有太过插手,朱能负责前线,张辅坐镇中央,然后是赵安等一批出色的大将,还有朝廷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官员们的应对。
比起父亲朱元璋,朱棣有个不错的优点,与下属的感情不错。
朱能没有因为自己最近的功劳而忧虑引起君主的猜忌。
“根据我收到的消息,幕府的足利义嗣已经带军南下,与他的哥哥汇合,手里大致有八九万的兵力,虽然是新兵,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军帐内。
几十名将领围着舆图开会,一旁有文书把会议的动静记录下来,包括将领们的言论,以及会议的想法种种。
“正好下面各军也集结差不多,物资补给也没有问题,本部将认为可以发动新一轮进攻,以彻底消灭幕府为目标。”
赵安拱了拱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多数的将领都支持赵安,因为当下的形势有利于他们,朱能没有因为赵安的原因就否决这个方案,大局为重同意了大军出击的决议。
幕府的使者派了一波又一波,大明皇帝只有一个要求,幕府向他投降,其余一切免谈。
如此没有余地,幕府只能硬着头皮抵抗。
此次明军出击的路线分为三路一海。
一路从田边城出发,算作北路军;一路从八上城出发,算作中军;一路从大阪城发出,算作南路军;还有一路海军沿着海岸线与南路军交相呼应齐头并进。
倭国本岛什么都不多,唯独城池多。
因为遍布地方势力,所以修建了很多的土堡与土寨等防御工事,历史上一直到江户幕府时代,元气大伤的大名们无力违背幕府,施行了幕府规定的一国一城令,才把各地的防御工事拆除。
如今倭国本岛战乱多年,海盗频频,各地的跺堡更是不知凡几,幸亏大明军队不缺火药,在大明军队的火炮面前,这些小跺堡熬不住几轮炮击。
每处拖延下来,此次进攻的速度比起上回要慢很多,再也没有一日数城的好事发生,但是明军也彻底消灭了坚决反抗的人。
“嘚嘚嘚。”
一群骑手到了朽木城。
朽木城并不是朽木建造的城池,而是城主是朽木氏,倭国古代时期有这个姓氏,到了后世却没有了,所以这个城池叫做朽木城。
如果严格按照中国的划分取名,不应该叫做朽木城,而是应该称为朽木堡。
中国内地的城池早就失去了军事作用,准确的说,是损失军事防御能力,以增加生活容纳能力,反而在边地或者军事重地等等地方,可以看到以军事防御为重的兵城或者军堡。
倭国人自己叫的朽木城,其实属于一座堡垒,修建在小山坡上,山坡下是村庄,百姓们生活在此,通往朽木城的道路只有一条环山而上的道路。
守兵们可以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的射杀道路上的敌人,占尽了地理优势。
至于山下村庄的百姓们会不会遭受敌人的欺凌,那就要看敌人采取了什么样的心态,如果是抱着吞并土地的目的来的,那么会约束手里的武士们,如果是为了报复而来,那么这不会约束手里的武士们。
很明显,当地早有准备。
明军的硝烟已经到了他们这里,本地的百姓们逃的逃,藏的藏,村里只剩了一些孤寡老人。
朱瞻墉骑在马背上,拿出水壶喝了一个水,然后放回去马鞍的袋子里,打量了下周围的景色,倒也算是水秀山青之地。
“去告诉此地的城主开门迎接上朝。”
郑雒领着人马找到几名妇孺,让通译和那些老妇沟通,十里不同音,倭国当然也是如此,不过通译专门做这行,知道如何与这些人打交道,边比划边缓缓的吐露言语,老妇们听懂了。
等几名老妇颤颤巍巍的上山而去,看着她们的身影,朱瞻墉好奇的问道:“你们说此地的城主会不会开门迎接我上朝?”
郑雒信心不足,犹豫不定,武忠明直接回道:“大概不会理睬我们。”
“为何?”
“此地百姓的动静,可见城里已经做好了坚守的准备。”武忠明推测道。
“是啊。”
朱瞻墉恍然大悟。
郑雒也懊恼不已,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节,反应慢了一拍。
于是众人耐心等待结果,结果自然是没有人理会。
见状,朱瞻墉也不生气,他们本来就是探路的,了解哪些是打定主意反抗大明,哪些是准备投靠大明,原本没有人敢派自己参与的,不过皇爷爷答应了自己,军队也只能支持。
整整几百精骑用来探路,委实有些浪费,这已经都能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了。
“回吧。”
朱瞻墉无所谓的说道。
下一次来就是步兵带着大炮来了,他们这些骑兵为步兵探前方的道路,一个个的城池被两种颜色标注,其中一种颜色需要大本营派出大炮,一种是归附的。
习惯了朱瞻墉做派的武忠明等人不以为意,几百精骑什么也没有做,然后就这么走了。
后方朽木城的守兵们不可置信的望着留下的烟尘。
朱瞻墉有个好处,能听劝和不多事,不让做的自己就不会去做,也是他叔叔敢放手让他在前线乱跑的原因之一。
过了几日。
又来了两三千名明军,在山坡下摆好了大炮,不久后开始了炮击,守军连还击的方式都没有,只能被动挨打,不攻自破。
——
“咳咳咳咳咳咳.”
京都。
皇宫。
一阵咳嗽声传出,朱棣露出无可奈何的眼神,一阵接一阵的咳嗽,这平日里不起眼的家伙,当他连绵不绝起来能让人痛苦不堪。
皇宫里的景物经过了人们重新的布置,大明工局抢修了半个月,尽量让皇帝住的更舒适一些。
朱棣看了一些当地的书本书帖,没多久就失去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