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在中国佛教史上,玉林通琇(1614~1675)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禅师,还因其与清朝顺治帝之间的特殊关系而闻名遐迩。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玉林通琇的生活轨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展现这位禅师非凡的一生。
一、生平与早年经历
玉林通琇,字玉林、玉琳,世称玉琳国师,是中国清朝初期一位备受尊敬的佛教高僧。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江苏江阴,具体时间为1614年四月二十日。玉林通琇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自幼便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气质。据说他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这一现象在当时被视作一种特别的预示,预示着他将来的不平凡。
玉林通琇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对佛法的向往。在他十五岁时,读到了《天琦和尚语录》,这本着作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参禅学佛的决心。从此以后,他更加专注于佛法的学习和修行,为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禅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九岁时,玉林通琇正式出家,投入了磬山圆修门下。磬山圆修是临济宗第三十四世传人,玉林通琇在其门下受具足戒,成为了正式的比丘。在磬山圆修的指导下,玉林通琇勤奋好学,每当遇到勘问,都能当机立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悟性。这种精神不仅让他获得了师父的认可,也使他在同辈中脱颖而出。
在磬山圆修身边,玉林通琇不仅学习了深厚的佛法理论,还接受了严格的禅修训练。他每天都会参与坐禅修行,尤其是在夜间,更是加倍努力。有一次,他在深夜坐禅时,连续几个时辰目不交睫,直至五更时分,磬山圆修呼唤他,提醒他不必过于急躁。这次经历让玉林通琇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禅宗的精髓。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林通琇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僧侣,并最终继承了磬山圆修的法脉,成为临济宗的重要传人之一。在圆修的指导下,玉林通琇不仅学到了佛法的真谛,还学会了如何引导他人走向觉悟之路。他的学问和德行日益增长,开始在佛教界内享有盛誉。
二、入京弘法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玉林通琇受到皇帝的邀请,前往京城弘扬佛法。在京期间,他于万善殿举扬大法,深得顺治帝的赏识,被赐号“大觉禅师”。次年,他又被加封为“大觉普济禅师”,并被赐予紫衣,这是对一位僧人的极高荣誉。
顺治帝对于佛法颇有兴趣,他听闻玉林通琇在浙江武康报恩寺的修行成就及弘法事迹后,便决定邀请他进京。玉林通琇应召抵达京城后,顺治帝亲自接见了他,并安排他在万善殿进行佛法讲授。在讲法的过程中,玉林通琇以其深厚的佛法造诣和生动的讲解,深深打动了顺治帝及其他朝臣的心。
顺治帝对玉林通琇的教诲非常赞赏,认为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能够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这在当时的佛教界是非常难得的。因此,顺治帝赐号玉林通琇为“大觉禅师”,以表彰他对佛法的贡献。第二年,顺治帝又进一步加封玉林通琇为“大觉普济禅师”,并赐予他象征着极高荣誉的紫衣。
三、与顺治帝的交集
顺治帝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特别是在他的爱妃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帝深受打击,一度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在这个关键时刻,玉林通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成功劝说顺治帝放弃出家的想法,而且还协助顺治帝完成了选拔僧侣受戒的仪式,自己也被任命为这些新受戒僧侣的本师,并被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悲痛欲绝,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甚至有了出家为僧的想法。此时,玉林通琇被请来劝导顺治帝。面对顺治帝的出家念头,玉林通琇并没有直接反对,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他告诉顺治帝,如果真心想要出家,那么应该先完成挑选合适僧侣的任务,以确保佛教的正统传承。
顺治帝被玉林通琇的建议所打动,同意暂时搁置出家的念头,开始着手挑选合适的僧侣。玉林通琇则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帮助顺治帝甄选了一批有资格受戒的僧侣。最终,顺治帝决定由玉林通琇作为这批新受戒僧侣的本师,并在此基础上加封玉林通琇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
四、晚年与贡献
晚年时,玉林通琇回到了浙江西天目山,在那里建立了禅源寺,并继续弘扬佛法。他不仅重建了寺庙,还将附近的双清庄改建成了一个禅修中心,延续了高峰原妙开创的师子正宗禅寺的传统。
回到西天目山后,玉林通琇全身心投入到禅源寺的建设和维护之中。他不仅恢复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还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修行和学习佛法的圣地。禅源寺在他的努力下焕然一新,成为了周边地区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玉林通琇还将附近的双清庄改建成了一个禅修中心。这个中心不仅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修行,也成为培养新一代僧侣的重要场所。通过这种方式,玉林通琇不仅延续了高峰原妙开创的师子正宗禅寺的传统,还为佛教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玉林通琇在佛教界的地位愈发稳固,他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教诲,还培养了许多弟子。他的着作包括《大觉普济玉林国师语录》等,这些着作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弟子们也继承了他的精神,继续在各地弘扬佛法,使得玉林通琇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八月十日,玉林通琇在江南省清江浦慈云庵(后更名为慈云寺)圆寂。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代禅师的终结,但他的精神和教诲却流传至今。
结语
玉林通琇的一生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践行,也是对个人信仰与社会责任之间平衡的一种探索。他不仅是一位高僧,更是一位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想者,他的人生经历对于理解明清之际佛教与中国皇权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古代历史着名人物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