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科学 恩情 摸爬滚打
王贞仪来回踱步思绪万千,最后还是咬了咬牙,敲开了房门。
不要误会,开门的不是阿森,要是阿森的话,王贞仪根本不用敲门。
她现在是阿森的知心大姐姐和科技小老师,根本不用敲门,随时都可以去阿森的房间。
“先生,这么晚了您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开门的瘦小男人,是小胖子罗增祥口中的伯治兄,那位有些抗拒他招揽的寒门太学生。
只不过,门虽然是开了,但伯治兄并没有让王贞仪进去,而是故意弄出动静,把隔壁的小胖子罗增祥弄醒之后,先请罗增祥进去,再让王贞仪进去。
王贞仪有些无奈,但也有点敬佩,“伯治,我可是你的先生,至于吗?”
“先生,就当是学生不知礼义吧。”伯治兄笑了笑,倒也不是一点也不知道人情世故的样子。
“司业,你有什么事,就快点说吧,伯治兄他天不怕地不怕,我是怕的要死啊!”
罗增祥真是一点也没乱说,他是真的有点怕,这位可是大佬森的王姐姐,他可不敢这样双男寡女跟她呆久了。
王贞仪白了罗增祥一眼,干咳两声后,缓缓从手里拿出了一张刚从北京顺天府八百里加急,不过十几天就传到广南的邸报。
“伯爵,还是内臣伯爵!”罗增祥是识货的,一下子就惊叫了起来。
现在大虞朝,最值钱的就是内臣爵位了。这就像在后世,但凡有个家乡当社区书记这种非公务员的机会,你也不会选择进国企去非洲一个月拿三四万一样。
内臣伯爵虽然没有封地,但是每年有颇丰的贵族年金,子孙有伴读皇子公主的权力,还是世袭罔替。
最重要的是,可以呆在生活便捷的权力中心,不用跟土著刀来剑去也能好处占尽,稳稳处于贵族的第一梯队。
就比如他罗家的会安侯,虽然在嘉庆省嘉西府(西婆罗洲)有大片封地,但你要是给个内臣伯爵来换,罗家绝对愿意。
“对于蒸汽机,我在法兰西留学时,是专门关注过的,英格兰的瓦特先生其实我早就接触过了。
其实这物在英格兰应用非常广泛,一直处于不断地改进中。
伯治,还记得我给你说过那个想法吗,我觉得,陛下需要的蒸汽机,很可能就是这种。”
当初王贞仪所在那一批欧洲留学生被派出去的初衷,主要就是着眼于蒸汽机,他们是受过皇帝亲自讲课的,因此知道这方面对未来的重要性。
但是很可惜,六十一个学童中,活着到达欧洲的就只有五十六人,然后一年内又病死了六人,只剩下了五十人。
而就是这五十人中,大部分都去了人文学科和军事学科,真正从事科学技术方面的,不多。
因为此时的欧洲和中华都一样,蒸汽机、炸药这些玩意,贵族实际上是不愿意碰的,在这方面有建树的人,地位都不高。
蒸汽机和火药的改进,绝对不是几个贵族或者学者坐在办公室,捣鼓两下就能弄出来的,是要处在第一线,长时期参与生产,有丰富经验后才能研究并发明出来的。
欧洲的发明家,基本都是底层的小工厂主、小商人、读了点书但没有贵族身份只能去当工程师的平民,他们能把东西发明改进出来,真的就是需求硬逼出来的。
这也是英格兰的应用科技总是比法兰西强一点,快一点的原因。
英格兰个破岛国,在贵族文化氛围上不如法兰西那么浓厚,同时需求更大一些。
而中华去欧洲留学的学生,基本也都是去法兰西。
好嘛,中华对奇淫技巧的鄙夷就够大了,再去法兰西大家臭味一相投,简直了。
这导致大虞十年去了五拨留学生,真正投入到第一线科学研究的,也就小猫三两只,小成就有,出大成就的目前根本就没出现过。
王贞仪倒是有心深入研究,但她女人的性别,限制了她进一步研究的可能,矿山,从来都是女人的禁区,她们很难适应的了。
所以,即便是王贞仪这样的天才,在尽可能充分见识实际情况后,也只能提出一个概念,无法完全实验和实践。
“先生所说,我有过进一步的研究。”伯治兄点了点头,把一堆的图纸和稿纸拿了过来。
呃,实际上也不太多,因为此时的科技才开始发展,很多发明都不复杂,灵光一闪占了很大一部分。
罗增祥过去一看,这玩意,好像是个蒸汽机,但是呢,又跟现在流行的,可以完成大部分抽水任务的蒸汽机,不太一样。
现在的蒸汽机是一个锅炉状,而这个是一个个蜗牛壳差不多的铜管子,只是非常粗而已。
“学生这套,遵循了先生的思路,主要在于极度加大蒸汽机的温度和压力,减缓蒸汽的冷凝。
并且比起锅炉式蒸汽机,它可以做的更大,很有可能实现为蒸汽机车和帆船提供动力。”
如果莫子布在这,立刻就会看出来,这方向是对头了的,这玩意,就是历史上二十年后会出现的大型高压蒸汽机。
这个玩意比起瓦特的固定动力蒸汽机,无疑又上了一个台阶,是实现蒸汽机车和蒸汽明轮的基础保障。
“但是思路有了,实践起来问题还很多,首先就是造出这个需要大量钱财,估计要经过十几次的不断改进,至少需要一万银元来支撑。
此外,学生对于安全阀和节气阀等阀门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弄不太明白,还需要协助。”
高压蒸汽机嘛,听名字就知道有多危险了,爆炸都是常事,偏偏伯治兄在这方面是弱项。
“这个问题,我可以想法来解决。”王贞仪也仔细看了片刻,随后才点了点头说道。
这安全阀和节气阀除了机械知识外,更多还是在数学测算上,伯治兄在这方面有些弱,但正好是王贞仪的强项。
伯治兄听了,把感激的目光投向了王贞仪,几乎没怎么迟疑的说道:
“这整套设计和理论,都是先生的,学生不过是进行了实践性的细化,不能拿走先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