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婚(下一)
大庆神京有小年祭社的习俗,且有着“官三民四”的区分,即,官宦之家腊月廿三祭灶,平民百姓腊月廿四祭灶。
姜家自然属于官宦之家,家中一个正五品三等侍卫,加一个五品龙禁尉。
于是,腊月廿三这日,姜家在厨房里设了香案,供奉灶神,案上摆着瓜、蜜饯、果品,又有新蒸的灶,甜香四溢,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既毕,开始大扫除,称为“扫房”,寓意除旧迎新。
连姜念、薛宝钗都参与了大扫除。
正房里,香菱持着鸡毛掸子,踮着脚尖去拂那高处的蛛网灰尘,偏生个子娇小,够不着梁上,急得跺脚。
姜念笑道:“我来帮你。”
说着便接过掸子,轻轻一扬,那积尘便簌簌落下,惹得香菱掩面而笑:“还是大爷个儿高!”
封氏见雕窗棂缝隙里藏了尘,便取细布蘸了水,一点一点揩净。
孟氏笑道:“还是你仔细。”
封氏亦笑:“既是要除旧,自然要彻底些。”
西厢房里,莺儿正将薛宝钗的贴身衣物装进一个雕木箱,忽然惊疑一声,从箱中一件肚兜下拿起了两份笺,对薛宝钗道:“姑娘,这箱中怎还压着这东西?”
薛宝钗登时羞恼,上前抢过两份笺,瞪着莺儿:“不该问的就别问!”
莺儿“哦”了一声。
一时间,姜家上下,洒扫庭除,笑语盈门。那拂尘掸灰之声,搬挪擦拭之响,混着众人的说笑,竟似那市井庙会一般热闹。
唯有西厢房里发生了一件令薛宝钗羞恼的小插曲。
……
……
小年一过,便是年关。
“年关”其实并非好词,原是穷苦人家的难处,欠租负债的须得在此时清偿,过年像过关一般艰难。
姜念自然不用还债,却是要钱,因要在年关时置办年货。
年关时的神京城可热闹了,各庙市商铺售卖各种年货。
姜家在东郊,好在东郊也有闹市。
这日,东郊的闹市人来人往,吆喝声不绝于耳,卖着各种年货,有米面杂粮、肉类鱼类、干货果品、菌菇海味、酒类调料、春联门神、年画灯笼、香烛纸马、布料服饰、日常杂项、文房雅玩、儿童用品,等等。
这日,贺赟夫妇领着贺忠、封氏出来采买年货。莺儿得知,央着跟来。她一年到头难得出门,想瞧瞧年关的热闹。
香菱原也要同往,却被姜念拦下。因香菱长得很漂亮,模样招眼,出现在闹市容易惹来麻烦。姜念虽不怕这种麻烦,能避免还是避免。
此时,莺儿随着封氏走在闹市里,但见两旁商铺摊贩林立,货物堆积如山,莺儿看得眼缭乱,扯着封氏的袖子笑道:“封大娘,真真是热闹极了!”
正说着,忽听一阵清亮的吆喝声传来——
“卖蜜饯荔枝呦,一颗能甜透年节!只剩最后三瓶,不买就没了呦!”
莺儿忙拉住封氏道:“大娘且慢!我家姑娘最爱吃鲜荔枝,只是这季节哪里寻去?不如买些蜜饯的回去,姑娘见了必定欢喜!”
封氏笑道:“既如此,咱们买回去便是。”
二人循声走进一家商铺,见这家商铺专售各色蜜饯,除蜜饯荔枝外,还有蜜饯红枣、蜜渍杨梅、蜜腌桃条、霜金橘、渍杏脯,林林总总,摆得满铺生香。
蜜饯荔枝装在陶瓷罐里,共有三瓶。
莺儿正吩咐掌柜的统统包起来,忽见瑞珠提着裙角跨了进来,莺儿登时变了脸色。
冤家路窄!
瑞珠适才正与彭继忠老婆一起采买年货,也是听到这家铺子的吆喝,要来买蜜饯荔枝的,她家姑娘秦可卿也爱吃荔枝。
瑞珠对莺儿翻了个白眼,对掌柜道:“我买蜜饯荔枝。”
莺儿笑了一声,将三瓶蜜饯荔枝往怀里拢了拢,眼角眉梢都透着得意:“可惜你来迟一步,这最后三瓶呀,都归我了!”
瑞珠皱眉道:“你付钱了?”
莺儿道:“虽还没付,可我比你先来的!”
瑞珠“哼”了一声:“你既没付钱,这三瓶就还不是你的!既是你先来的,我便让你一让,你买两瓶,我买一瓶。”
封氏知道这两个丫鬟不和,忙劝莺儿:“既是秦家的要,分一瓶也无妨。”
莺儿对着瑞珠冷笑:“若是旁人倒也罢了,她来要,我偏不松这个口!”
彭继忠老婆拉着瑞珠劝道:“好姑娘,咱们另寻一家……”
瑞珠甩开她的手,指着莺儿骂道:“你这坏透了的小蹄子!”
莺儿勃然变色:“也不知谁是真真坏透了的小蹄子,帮着家里的姑娘勾搭我家大爷!”
瑞珠一张脸涨得通红:“你作死!”
说着便扑向了莺儿,两人瞬间扭作一团,你扯我臂膀,我抱你腰肢,你抓我衣襟,我拽你头发……
“别打啦,你们别打啦……”
封氏与彭继忠老婆一边喊着一边将两人拉开。
这时,掌柜的忽然搓着手笑道:“二位姑娘消消气,其实……后头库房还存有蜜饯荔枝的,你们纵要买十瓶二十瓶,都是有的。”
霎时间,铺子里静得针落可闻。
莺儿散着鬓角,瑞珠歪了珠钗,二人都傻了眼。
还是待在家里内宅安全,这外头的世界都是套路啊!
……
……
已是除夕。
这日一早,姜家的三进新宅换了门神、春联、年画,宅门外也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
今日有一件要紧的事儿,那便是祭祖。
虽说姜念明面上没有父亲,母亲也亡故了,还是在家里设了供桌,虽没有牌位,倒也摆列了香烛、酒食,行了三叩九拜礼。
姜念的心思还短暂地飘到了贾府,暗想:“原著里写贾府除夕祭祖可隆重了。然而,这个红楼世界,宁国府已没了,原本设在宁国府内的贾氏宗祠也迁了,今日贾府祭祖的排场必是大不如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