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微微摇头,沉吟一番:“总的来说,气运罕见的强,政治手段也属一流。今上登基以来,先整顿了内阁,接着整顿财政,整顿勋贵,如今又要整顿吏治了。今上所为,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好办的事情,但却有惊无险的都挺过来了。本朝有此明君,中兴有望。”
嗯,这评价就很高了。至少比太上皇要高,有点直追太祖的意思。
“那琏哥呢?父亲觉得他如何?”黛玉的问题很突然,林如海顿时陷入了思索状,好一阵才摇头:“我看不懂,他的招法总是似是而非。很多时候觉得他太过鲁莽了,但结果总是能还算不错。当初贾家迫于皇权的压力,放弃的兵权,现在又渐渐的能触及了。很不简单!”
父女二人的议论,贾琏自然是不知道的。
时间进入七月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由内阁建议,陛下认可的预算制度执行细则出台了,刊印之后传往全国,明年一月起,正式实施。
此事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今后花钱要先说明都有哪些地方要花钱。对于京官而言问题不大,但对于外官则比较不爽了。尤其是州县一级的官员,他们的财政权力受到了极大的约束。事情已经成了定局,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只能上奏折反抗一下内阁,表达一下不满情绪,会哭的孩子由奈吃嘛。为了今后的预算能顺利通过,先哭再说。
七月三日,左都御史林如海上奏陛下,称治国之本在于吏治,吏治优劣看监督。各省各道御史,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应定期下去,倾听百姓的声音,监督基层官员。另请增设一个新的不定期的临时机构,从全国随机抽调御史,不定期的突击巡视各省,监督各级官员是否存在问题。
这份奏折造成的反响剧烈,几乎等于在明晃晃的表示,对过去监督部门的不满,以及今后必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防止御史与地方官勾结。
身为总宪,却表达了对所有官员的不信任,在这个重视道德的时代,属于非常严重的指控了。
又是财政预算制度,又是要加强监督,这个官怎么如此难当啊?
这一次跳出来的官员就多咯,不单单是外官反对了,京官也都反对。京城的报纸上很多人在大做文章,各种暗搓搓的阴阳怪气,什么文官之耻,无度媚上,毫无士大夫的气节等等,都是冲着林如海去的。
林如海根本不带怕的,亲自下场写文章,在《民上报》发表署名文章,跟各路喷子对线。
京城如此热闹,贾琏却毫无吃瓜的兴趣,他现在的注意力在研发司。让阿让和历道行的研发有了新的成活,实验室内弄出了硫酸,正在进一步谋求一个量产的工艺。对于贾琏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只要解决了火帽,后发枪就不远了。
那么,配套的材料以及金属加工的工艺,成为了能否实现火帽枪的关键。一旦有了火帽,结合新的加工工艺,先搞定火帽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