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道统
学术风气还算开放的大周朝,贾琏的所谓贾氏实学,从京城出发,向四周蔓延,渐渐的传开。
相比于注重实践中发现真理的贾氏实学造成的风波,却远远比不上一个爆炸性的学术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读书人喜欢大新闻,尤其是学术上的大新闻。
理学和心学分别是儒学的两个分支,因为理学是官学,在官方占据了上风,心学则兴盛于南方,以两江、湖广、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大周在学术上,延续了明末那种多派别,各执一词的状态,尽管本朝太祖纠正了一下,还是以理学为官学,民间很多学者并不买账。
然后就是吵架,当然都是学者之间的争执,出现报纸后,开启了写文章对喷的格局。
眼瞅着是一个不分胜负的局面,突然有一个人,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质疑《尚书》乃后人伪作。
这个冲击力就很大了,关键这个匿名人士,还列出了四大疑点,诸多证据,什么古文今文,都是假的。
是这样的,《尚书》写的是三皇五帝的事情,来处是司马迁的《史记》,关于《尚书》的事情,自行搜索,这里不赘述,免得说水。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这一套非常的丝滑,一看就是有高人指点的。
李元听了韦护等人的请求后,瞬间差点做出了惯性反应,还好及时收住了念头。
同时也不忘记,写文章登报,对还珠楼主破口大骂。竟敢质疑儒家经典,你你你……。
也就是拿贾琏没法子,官府都不管,民间想管的人,暴力指数远远不及贾琏掌握的力量,只能捏着鼻子看着。
学术界多有吐槽,好好的一个儒学状元,离经叛道,罪莫大焉。
国子监的学生再次暴动,全体出发去堵门,要求报社交出作者,监生们要跟这个该死的家伙辩论。
一直在暗中悄悄观察李元的李亨,闻讯后很失望道:“哎,老二居然没冲动,可惜了。”
交不出人你们敢发这种文章?
附近一直在看戏,顺便见识的队官跑来,给贾琏见礼:“大人,怎么给您惊动了?”
不是这帮队官们积极,而是跟着贾大人一起出差事,油水很足的。
“过了,过了,一群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要不是油水……,他们闹的太大,我都懒得搭理他们。”
有一个愿意为下属背锅的上司,但凡是个做官的,没有不羡慕的。
从尝尝被勋贵二代欺负的西城御史到今天,大街上看哪个不顺眼就能叫来询问,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感谢谁啊?最近贾琏缺少安全感,每次出门都带足了人手,今天更是带了十个家将,还有一个队的官兵,沿途还不断的有队官带队赶来。
监生们更加不干了,从语言暴力上升到了物理暴力。
得知监生堵了《士林风》,贾琏很是庆幸,还好是匿名,也没留下地址,稿费都没要。
嗯,现在贾琏的技校,用的教材就是《贾氏实学》。
怎么说呢,以前这种事情找到李元,有贤王之名的李元,自然是要伸手帮忙的。最近频频接受承辉帝的指点,确实成熟了很多。
见简仁达低头不语,贾琏摸了摸下巴:“我还是要狠心才行啊,交代一下,国子监乃惯犯,每个人的罚金翻倍,那几个叫嚣不在乎的是首犯,一个人五十两罚金,关半个月。食宿费方面,每人每天五两银子,少一个大子都不许放人,谁来说话都不好使。”
以前看的很重的贤王之名,现在李元并不在乎了。这些人再怎么吹捧,也抵不上父皇的认可。
拿到分润的时候,本想退了,想想放弃了这个做法。我不拿,下面的人没法拿。耽误大家发财,太不人道了。
国子监的先生们,对简仁达是又恨又羡慕,恨是因为他不给面子,羡慕是因为他这两年挣大了。狗日的居然都有钱买宅子了。
贾琏没有出面就回去了,路上自言自语:“早知道这样,我应该早点写的。闹吧,闹的越大越好。”
贾琏在干啥呢?躲在五城兵马司里,这地方安全。
报社方面再三解释,这文章是匿名投稿,作者连个地址都没留下,报社方面实在交不出人。
张庭恩冷笑道:“打着端正学术的旗号,砸了人家报社,光天化日之下当街放火,这叫为朝廷好?贾琏只是罚金,已经高抬贵手了。丁廉的前车之鉴,韦兄难道忘记了么?爱护学生,不是这样爱护的。监生们若是在报纸上发文辩论,五城兵马司吃饱了没事干抓人?”
只能说,这次针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炒作,沉重的打击了儒学,尽管谈不上动摇,但是今后的儒学,人们看着儒家经典时,还能淡定么?这个事情,承辉帝都被惊动了,贾琏去汇报工作的时候,承辉帝听取了他关于给王子腾发送军需的报告后,特意为一句:“《尚书》被证伪之事,你如何看?”这个话题没啥风险,贾琏能比较正经的回答。
这上哪早去,最早发布这篇文章的报纸《士林风》,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篇质疑《尚书》的文章出现后,整个大周朝的读书人,有一个算一个,精神世界都出问题了。
韦护还不甘心道:“殿下,您可以以顺天府的名义去要人了,说起来,五城兵马司把顺天府的权利都抢光了。”
看见五城兵马司的人来了,监生们也不跑,全都安静的站着,等着被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