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林家的主屋里,林氏夫妻两个也在谈论今日到访的甄应嘉一家人。
贾敏卧在床上,不住的抹眼泪。林如海则坐在稍远一些的圆凳上,看着贾敏叹气。
“今日若不是他提醒我,我倒是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女儿了。”
这话贾敏却没听进去,她还在为了儿子伤心,“若是我儿活着,没两年也能长得这么大了。”贾敏一边啜泣一边指着桌上的点心道:“你看看,他吃了一盘子的羊奶酥,跟我儿一样。”
说完贾敏扑倒在床埋头痛哭,“我情愿死的是我!”
林如海叹了口气,起身缓步坐在贾敏身边,伸手环上了她的肩膀,“你前些日子不是还说你那二嫂生小儿子的时候都三十四了?我们好好养养,还是会有的。”
贾敏什么都没说,依旧在哭。
林如海道:“你也别折腾自己了……”说完他又想起嬷嬷方才说的“太太一直抓着甄家小哥儿的手不放,吓得脸色都白了”,又想他后面看见甄宝玉的时候,他连头也不怎么抬了。
“你这一病,连着黛玉都瘦了许多,你看看她的衣裳,挂在身上都空了,她也是我们从小娇养长大的。小孩子本就渴睡,可是你看看她,整日安慰着你,陪着你……”林如海忍了忍,还是把胡闹两个字咽了下去。
“若不是他提醒我……”林如海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这都好几个月过去了,你也该好起来了。”
贾敏还在哭着。
林如海将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是到了极限了,他是绝对做不到直白犀利的指责的,因此也只能时不时拍拍贾敏的肩膀,表示安慰。
以及端着粥站在门外的黛玉完完全全听到了这场对话,想起今天见到的甄家姐弟两个,他们年初死了母亲,人虽都瘦了,可是看着依旧很是精神。
若是甄叔父……早点来就好了。
至于那中间的停顿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意思,林黛玉现在自己也想不透彻。
不过这份感激甄应嘉已经收到了,因为他接到了提示:林黛玉已经默默关注了您。
这份意想不到的提示,让甄应嘉的思绪暂时移到了林黛玉身上。
要说她后来成了那个性子,不管是生性孤傲还是多愁善感,甚至体弱多病,都离不开一个词,寄居。
甚至从现在就能看出点端倪来。
先是死了弟弟。
不管林家夫妻两个有多么疼爱这个女儿,但是放在儿子身上的心思绝对不会比这个女儿少。
因为那个可是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里,甚至统计人口都是不算女性的。
而且那个儿子可是三代单传的林如海年过四十才盼来的儿子,贾敏也是一样。
然后一年过后,母亲又死了。
心里的悲伤自然是不用说,单单说身体上的。
父在母亡守孝一年,这一年里是要严格吃素的。
李氏死了之后,甄家的三个孩子已经吃了三个月的素,虽然有老太太盯着,天天让厨房变着方子做好东西,还有甄应嘉,家里的点心里都加了奶,稍稍也能滋补一二。
可是三个孩子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了下来。
但是搁在林家,如果贾敏死了,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林家没个老太太看着了,而林如海的反应,看看他这一次儿子死了之后的表现,就知道他绝对不是个细心的人。
甄应嘉甚至觉得,这个时代除了他,不会再有人从衣食住行,甚至心里健康等等各个方面都能照看着孩子了。
所以对于林黛玉来说,从弟弟死了之后,她的生活想必就要开始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弟弟死了,母亲死了,寄居在贾家,住了四年之后父亲又死了,从此便是孤苦无依一个人。
她怎么可能不生性孤傲,怎么可能不多愁善感,怎么可能不体弱多病。
甄应嘉叹了口气,视线转移到自己小儿子身上,突然眼睛一亮,这也是个“宝玉”啊……不过就是小了点,而且现在时机不多。
等到他脱了母孝,明年三月份再去提一提好了。
成亲是件大事,甄应嘉摇了摇头,他现在得当爹又当妈,从古至今当父母的都是一样,从小就得开始为这个操心了。
第8章
不多时,马车驶回了甄府,父子三人下了马车,先去生病的芷兰屋里看了看。
这三个月下来,家里几个孩子的身体都弱了不少,要不然芷兰也不会吹了吹风就感冒了。要知道她们身边都是八个丫鬟跟着,还有四个老嬷嬷指点着,虽是吹风,说白了就是体弱。
更何况现在还是夏天。
看见父亲和弟弟妹妹来看她,芷兰挣扎着便要起床,“都是女儿不孝,烦劳父亲挂心了。”说完又跟弟弟妹妹道:“别离太近,省得也病了。”
芷兰是他的二女儿,满打满算今年也就八岁,看见她这番做派,甄应嘉除了心疼再没别的感慨了。
这孩子太成熟了,想想他上辈子的时候,八岁的孩子……才上二年级,别说生病,就是身体健康的时候都会缠着父母撒娇,想要这个玩具或者去公园什么的。
生病了之后更是哭着喊着不打针不吃药,用什么哄都没用。
甄应嘉叹了口气,坐在床边给她递了杯水,“你好好养着,过两天好了父亲带你们去外祖父家里看看。”
芷兰默默地点了点头,结果甄应嘉手中的杯子抿了几口。甄应嘉站起身来,道:“你们两个跟姐姐说说话,不许闹着她。”
屋子外头,甄母正巧也来看芷兰,她有点害怕儿子带了芷琦和宝玉出门,留芷兰一个人在家她心里不舒服,想特地来陪一陪她,没想儿子回来的还算快,而且连衣服都没换就来看芷兰了。
看见甄应嘉出来,甄母下意识不想叫儿子知道她一直站在门口,抓着冬萱的手往屋子后头一绕,藏在了层层叠叠的花丛里头。
等到看不见甄应嘉的身影了,两人才又走了出来。